大桥头河
在今云南剑川县东。《方舆纪要》卷117剑川州:大桥头河“在州东二里。古名合惠尾江,南流入剑川湖。每遇洪潦,辄泛溢害稼”。
在今云南剑川县东。《方舆纪要》卷117剑川州:大桥头河“在州东二里。古名合惠尾江,南流入剑川湖。每遇洪潦,辄泛溢害稼”。
唐置,在今陕西靖边县西南。西夏升为洪州。《新唐书·张献甫传》: 贞元四年 (788),献甫“请复盐州及洪门、洪原镇屯兵。诏可”。(1)古镇名。唐置,在今陕西省靖边县西南。西夏升为洪州。(2)今镇名。(
唐初置, 属州。 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县北。后属播州。开元二十六年 (738) 废。
即布古什河。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斋桑泊西南,流入斋桑泊。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5:“布古什河亦曰布固图河。乾隆二十三年,副都统唐公喀禄偕厄鲁特散秩大臣和硕齐率兵追捕土尔扈特台吉舍稜至布固图河。”
即白洋淀。在今河北安新县南。《清一统志·保定府二》:白洋淀“自(明)正德间杨村河决入,始成泽国。今合相近诸淀之水,总名西淀”。即“白洋淀”。
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北。 《方舆纪要》卷73青川守御千户所:丁平山“在所北一里。《志》云:元平章丁世珍击番蛮,尝屯兵于此,因名”。
即今陕西省西乡县南牧马河。《舆地纪胜》卷190洋州:马源水“在西乡县,出巴山。《图经》云:元是木马水,天宝间改为马源水。上有山如马之状,因以名之”。《清一统志·汉中府一》 引《县志》:木马河“源出大巴
在今四川若尔盖东南包座乡下包座。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下包座行当寨土千户。
一作大兴安岭,今作外兴安岭。位于东西伯利亚勒拿河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之间。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以石大兴安岭和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作为中俄东段边界。咸丰八年(1858)沙俄强
又名和水、和川水。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为荥经河支流。《明史·地理志》 天全六番招讨司: “南有和水,亦名始阳河,亦名多功河,流入雅州青衣江。”
唐武德二年 (609) 置,属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贞观十年 (636)移治今县西南龙洋乡 (洋木桥)。先天元年 (712) 改为盈川县。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析彭水县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