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林镇

大林镇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北大林镇。旧名大莆林,又作大埔林。日本占领期间设大林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大林镇。


(1)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东部、西辽河南岸。面积266.7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林,人口1.7万。大林,蒙古语意为“埂、堤”,原名大冷艾力,汉语称大林营子。清属达尔罕旗卓里图亲王领地。1919年成村落。1920年大郑铁路修通设站,命名大林站。1949年为第五区,1958年成立大箭公社,1964年改大林镇。农产稻、玉米、小麦、大豆、甜菜,畜产牛、马、绵羊、猪。有油脂、型砂、木材加工、水泥制品等厂。大郑铁路、303国道经此。(2)在四川省双流县东南部。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林,人口800。因驻地四周有成片森林,故名。1949年为大林乡,1958年并入长征公社,1960年析置大林公社。1983年社改乡,1992年玉皇、水池二乡并入,合置大林镇。盛产甘蔗、海椒、花生、蚕茧。有机砖、酿造、榨油、拉丝等厂。通公路。(3)在台湾省嘉义县北部,北界云林县。面积64.2平方千米。人口约4万。原称大埔林街。日占初属嘉义厅。后改设大林街,属台南州。1945年光复后废街设镇。地处嘉南平原,华兴溪流经北界,三叠溪流经西南境。产稻、甘薯、玉米、花生、大豆、甘蔗和柑橘等。有制糖、罐头食品等厂。纵贯铁路、高速公路和1号省道纵贯西部。


猜你喜欢

  • 永阳郡

    ①南朝梁改营阳郡置,治所在营浦县(今湖南道县西北)。隋开皇中废。②唐天宝元年(742)改滁州置,治所在清流县(今安徽滁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来安、全椒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滁州。南朝梁

  • 汝罗城

    隋置,属辽西县。即今辽宁义县东南石佛堡南王民屯。《新唐书·地理志三》 幽州幽都县:“隋于营州之境汝罗故城置辽西郡,以处粟末靺鞨降人。”唐置汝罗守捉于此。在今辽宁省义县东南、王民屯西大凌河西岸。唐置汝罗

  • 北岔河

    在今甘肃合水县东北,为合水川分支。《方舆纪要》卷57庆阳府安化县:北岔河“在府东七十里。来自白豹寨,南流至合水县,会于建水”。

  • 钱清镇

    即今浙江绍兴县西北四十二里钱清镇。《元丰九域志》 卷5: 越州山阴县有 “钱清一镇”。《宋史·高宗纪》: 南宋建炎三年 (1129) 十一月己巳,“帝发越州,次钱清镇”。即此。在浙江省绍兴县西北部,北

  • 吉里

    亦作吉利。即今河北枣强县东二十二里吉利乡。清《畿辅舆地全图》枣强县:东有吉里。

  • 汝北县

    隋仁寿元年(601)改广宁县置,属舒州。治所即今河南新蔡县。大业初改为新蔡县。旧县名。豫皖苏解放区设。1947年由河南省汝南县北部析置。以位县北得名。1948年撤销,仍并入汝南县。

  • 周康郡

    北魏置,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隋开皇初废。

  • 富波县

    又名富陂县。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安徽阜南县东南王化镇附近。东汉建武二年 (26)改为富波侯国,十三年 (37) 废。永元九年 (97) 复置。西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属汝南

  • 广恩镇

    唐初废洮阳县置,属临潭县。在今甘肃碌曲县东双岔乡。《元和志》卷39洮州临潭县:“广恩镇,在县西一百八十里。”

  • 蛇山务

    在今辽宁兴城市西南蛇山。《明史·地理志》 广宁前屯卫: “东北有六州河,下流至蛇山务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