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寨

大寨

旧名大勐麻。即今云南云县东南大寨乡。光绪《大清直省地舆全图》:云州东南有大寨。民国时设县佐。


(1)集镇名。(1)在云南省巧家县北部、金沙江东岸。大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90。清由陆、陈、王、孙、兰、徐六姓联合建立农村集市,名六合场。又称街村、大寨街子。产玉米、稻、小麦、甘薯、甘蔗、烤烟、花椒、油桐、柑橘。有铁、竹、木器加工等业。公路南接大巧公路。(2)在云南省勐海县西部、三棵庄山东南山腰。为西定哈尼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20。因寨大得名。主产玉米、稻。有公路东接勐双公路。(3)在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东北部。大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20。原名苦猪底大寨,因村周林中苦猪树多,村较大,故名。1956年建乡时简称大寨。产稻、玉米、棕片、草果、茶叶等。多珍稀树木。有公路接昆那公路。(2)村名。在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北部。属勐简乡。人口 3100。为县内最大的村寨。曾名悉宜大寨。佤语“悉宜”意为“迷失或糊涂的地方”。过去野芭蕉多,过路的人多在此迷路,因名。1940年曾置宣化镇。1951年为耿马各民族行政委员会驻地。产稻、玉米、茶叶、芭蕉、木耳等。有制茶、酿酒等厂。有公路接海孟公路。


猜你喜欢

  • 辉南县

    1913年改辉南直隶厅置,属奉天省东边道。治所在谢家店 (今吉林辉南县东南辉南镇)。1929年直属辽宁省。1945年属安东省。1949年属辽东省,迁治今辉南县 (朝阳镇)。1954年划归吉林省。在吉林

  • 禹城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祝阿县置,属齐州。治所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十七里。乾元二年 (759)移驻迁善村 (今山东禹城市)。宋属济南府。元属曹州。明属济南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5年属德临道。1

  • 盖州

    ①唐武德元年 (618) 置,治所在高平县(今山西高平市)。六年 (623) 移治晋城县 (今山西晋城市)。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高平市及陵川县地。贞观元年 (627) 废。②唐贞观八年 (634)

  • 淳化镇

    ①北宋淳化五年 (994) 置,属上元县。即今江苏江宁县东淳化镇。明清设巡司于此。②金置,属博兴县。在今山东博兴县北四十里。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东部、宁镇山脉西端。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

  • 赤柯泺

    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境。《新唐书·回鹘传·薛延陀》:贞观十五年(641),李世勣击薛延陀于漠南,大度设“率众走赤柯,度青山,然道回远,勣选敢死士与突骑径腊河,趣白道”。

  • 周白渡

    即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舟白乡。清光绪 《黔江县志》 卷2: 舟白渡场在 “县东二十五里”。

  • 百丈溪

    即今四川名山县东南之名山河。《明史·地理志》雅州:“又有小溪,一名百丈河,至州界,俱合流于青衣江。”

  • 绩溪岭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8绩溪县: 绩溪岭在 “县东五十里,因县治得名。又东十里曰闻钟岭。屈曲往复,地近西坑”。

  • 集纳林

    亦作奇纳林屯。在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黑龙江南岸勤得利村。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东北松花江即混同江南岸,距 (富克锦) 城三百八十里奇纳林屯。” 即此。

  • 桐陈县

    唐武德三年 (620) 置,属桃州。治所在今安徽广德、郎溪二县境。七年 (624) 废入绥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