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山
在今山东文登市西北四十八里,为昆嵛山群峰之一 。一石高3米,长4.5米,刻“圣经山”三大字;一石高5米,长15.6米,状如卧碑,形似新月,俗称“月芽石”。随阳面之凹,刻老子《道德经》经文——《道经》和《德经》,全文五千余字,可能是金元时期遗物。
在今山东文登市西北四十八里,为昆嵛山群峰之一 。一石高3米,长4.5米,刻“圣经山”三大字;一石高5米,长15.6米,状如卧碑,形似新月,俗称“月芽石”。随阳面之凹,刻老子《道德经》经文——《道经》和《德经》,全文五千余字,可能是金元时期遗物。
东魏元象二年 (539) 置,属洛州。治所在河阴县 (今河南孟津县北)。隋开皇初废。东魏元象二年(539年)置,治河阴县(今河南孟津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孟津县一带。隋开皇初废。
①在今安徽铜陵市西长江滨。《资治通鉴》: 唐文德元年 (888),袁袭说杨行密曰: “赵锽新得宣州,怙乱残暴,众心不附。公宜卑辞厚币,说和州孙端、上元张雄,使自采石济江侵其境,彼必来逆战,公自铜官济江
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克鲁伦河上源。《元朝秘史》 卷2: 古连勒古山 “那山里有桑沽儿河”。陈彬龢注: “克鲁连河下有桑沽儿河,即僧库尔河。”
即今江西宁都县东之东龙。《清一统志·宁都州》:东陇隘“在州东八十里”。
在今河南滑县西南古黄河畔,近延津。《资治通鉴》:东晋咸和三年(328),石勒“自统步骑四万趣金墉,济自大堨”。即此。古津渡名。又称灵昌津。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北。魏晋南北朝时为黄河南北重要津渡。十六国后赵
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南。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23: 图们江 “复折东南流径云台山,圈儿河自北来入之。圈儿河出沙垞子北,自西而东而南潴为池者八,径圈儿河屯西,西南流由云台山北麓西入图们江”。
又作六凉卫。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陆良县南三里旧城。因水患,永乐六年(1408)迁治今陆良县城。清康熙七年(1668)废。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云南省陆良
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即今河南扶沟县。旋废。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扶沟县(今属河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扶沟县一带。同年废。
宋代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北面东来第一门。原名酸枣门,五代梁开平元年(907)改名兴和门, 后晋天福三年(938)改为玄化门。《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三年(950),郭威南下,汉军皆逃溃,“帝策马将还
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茂县东北境。北宋属茂州。《武经总要前集》卷20:时州“管部落一百户,去(茂)州六十里”。后废。北宋置,治今四川省茂县东北。属茂州。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