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土桥镇

土桥镇

①北宋置,属上元县。即今江苏江宁县东土桥镇。

②即今陕西旬邑县东南土桥镇。《清一统志·邠州》:土桥镇“有城,当古公原之冲”。


(1)在吉林省榆树市东部偏南。面积246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土桥屯,人口1680。因有一土木结构桥而名。1948年为土桥区,1956年改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置镇。2001年十四户乡并入。主产玉米、大豆、高粱。有农机修配等厂。榆山公路经此。(2)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部、句容河西北岸。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土桥,人口 3200。三国时以村北有桥面覆土的石桥而得名。宋称镇。1912年分属江宁、句容二县,1949年属江宁县,为土桥镇。1957年合永平、滨淮、周子、西城四乡置土桥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4年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生猪、家禽、淡水鱼、蚕茧、茶叶等。有服装、机械、化工等厂和桥梁建筑业。104国道经此。(3)在安徽省无为县西南部、长江西岸。面积61.5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土桥,人口 3000。处江岸港埠间,居民多垒土桥通行,故名。1949年设土桥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乡,1984年改置镇。1992年民权乡一部分并入。主产稻、油菜籽。有铜棒、大理石、轧花、粮油加工等厂。无铜公路经此。为沿江内河航运重要码头,与铜陵市之间有渡口。(4)在湖南省汝城县中部。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土桥圩,人口2870。镇以驻地名,因集镇北昔有土桥,故名。1950年属汝城县第一区,1956年为土桥乡。1958年属附城公社,1961年为土桥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置镇。主产稻,并产凉薯、奈李和反季节蔬菜。渔业、养猪业发达。有煤矿和躺椅、草席、水泥、鞭炮等厂。设有圩场,为县第二大集贸市场。汝崇公路经此。名胜有连珠岩。(5)在重庆市铜梁县西南部。面积52.5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旧市坝,人口940。清乾隆四年(1739年)建土桥场,因场中心有一土桥得名。1919年置土桥乡,1958年改建上游公社。1961年撤上游公社,分建土桥公社。1983年复乡。1993年土桥、新桥、玉峡三乡合置土桥镇。产稻、小麦、玉米、甘薯及蚕茧、柑橘等。有建材、天青石、采煤等厂。铜大公社经此。1973年在此出土商代文物方鼎。(6)在四川省金堂县东南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土桥沟,人口 2000。以驻地得名。镇区于清雍正初年所兴,是金堂、中江、乐至、简阳四县(市)交界地。1949年为土桥乡,1952年析置楠木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3年楠木乡改名为金乐乡,1990年土桥乡、金乐二乡合置土桥镇。盛产柑橘、苹果、棉花。有轧花、榨油等厂。简土、金乐公路经此。古迹有五省会馆、禹王宫、南华宫等。(7)在陕西省旬邑县南部。面积97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北沟村,人口2510。因镇东土桥得名。清初已为镇。1950年设土桥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主产小麦、玉米、油菜籽,盛产烤烟、苹果、甜菜。是县东南部及淳化、彬县、旬邑三县交界处农贸集市。特产小茴香。三旬公路经此。(8)在甘肃省临夏县东北部。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6750。镇人民政府驻土桥村,人口1280。以村内有土桥得名。1996年土桥村与桥寺乡的侯段村、山角乡的尹王村合并设土桥乡,1998年置镇。产小麦、玉米、油菜籽。牧业以养牛、羊为主。为县北农副产品集散地。临永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勐 (猛) 角董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城勐董镇。清代置勐角董土千总,属镇边直隶厅。光绪 《续云南通志稿》 卷首载光绪十七年 (1891) 七月上谕:“土目罕荣高被罕荣先围攻,未敢挟忿寻仇,听候官军处治,尚属安分守法,

  • 北平山

    在今四川彭山县西北。《寰宇记》卷74彭山县:北平山“在县西北三十四里。李膺《益州记》云:张道陵得仙于此。陵有二十四化,此山是其一也”。《方舆纪要》卷71彭山县:北平山在“县西北三十里。上有天柱峰”。

  • 香盖寺

    唐建,在今安徽宁国县西。唐韩翊有 《留题宁川香盖寺壁》 诗。在今安徽省宁国市西。唐韩翃有《留题宁川香盖寺壁》诗。

  • 春秋时小国。在今山东莱芜市东二十里。《春秋》:桓公十五年(前697),“邾人、牟人、葛人来朝”。杜注:“牟国,今泰山牟县。”古国名。春秋封国。在今山东省莱芜市东。《春秋》桓公十五年(前697年):“邾

  • 漠南

    亦作幕南。初指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后汉书·乌桓传》: “匈奴转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 清代又专指内蒙古为漠南,即以此故。又作幕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自汉代以后常称为漠南。《史记·匈奴列

  • 万春宫

    在今河北永年县(临洺关)东南。《资治通鉴》:唐武德二年(619),窦建德“还洺州,筑万春宫,徙都之”。后堙废。在今河北省永年县东南旧永年。《旧唐书·窦建德传》:唐武德二年(619年),窦建德攻陷洺州,

  • 天宝山镇

    即今吉林龙井市西北天宝山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7珲春城:西北“二百八十里天宝山,矿务局及靖边防军驻此”。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17:“银矿则首推天宝山。其地西距延吉约一百四十里。产额之富,为各矿

  • 寅湖

    故址在今福建长汀县东。《新定九域志》卷9: 汀州有寅湖。《舆地纪胜》 卷132汀州 《景物上》: 寅湖在 “在长汀县东二里,居郡寅位”,故名。《方舆纪要》 卷98汀州府长汀县: 寅湖在 “府东二里,以

  • 层摇罗国

    即层拔国之异译。摇为拔之误。故地在今非洲东部索马里以南一带。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层摇罗“国居大食之西南,崖无林,地多淳”。

  • 崇平陵

    东晋康帝司马岳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西南麓。《元和志》 卷25上元县: 康帝岳崇平陵 “在县东北二十里蒋山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