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喀喇沁部

喀喇沁部

内蒙古卓索图盟二部之一。本明朵颜卫,首领为元初功臣、兀良哈部人折里麦的后裔。嘉靖以来,俺答汗弟老把都 (巴雅思哈勒) 统领的蒙古右翼喀喇沁 (明译哈剌嗔) 部从滦河上游向东扩展,朵颜卫大部分被其役属,遂相混合,亦号喀喇沁。一说折里麦七传至和通 (即明朵颜三卫都督花当) 时,始号所部曰喀喇沁。明末,和通六世孙苏布地 (即朵颜三卫都督、都指挥速不的) 偕弟、叔率部归附后金,先后编为三旗,属卓索图盟。天聪九年 (1635)置左、右翼二旗,授苏不地子固噜思齐布为扎萨克领右翼旗,牧地在围场 (今河北围场县) 以东至老哈河上游,当今内蒙古喀喇沁旗、宁城县全境及河北围场县、平泉县、辽宁建平县各一部分; 授苏不地族叔色稜为扎萨克领左翼旗,牧地在大凌河上游 (蒙古名傲木伦),约当今辽宁喀左、凌源、建昌县境。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 又析右翼旗东境置喀喇沁中旗,授苏不地弟万丹伟征曾孙格埒尔为扎萨克领之,牧地在老哈河上游,约当今内蒙古宁城县全境及河北平泉县、辽宁建平县各一部分。


猜你喜欢

  • ①春秋楚邑。在今湖北枝江县西。《左传》: 庄公十八年 (前676),巴人 “伐楚”。十九年 (前675)“春,楚子御之,大败于津”。即此。②天津地区的简称。(1)春秋楚地。在今湖北省枝江市西。《左传》

  • 九隆山

    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十里。《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一,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沈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枕木化为龙,出水上。……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

  • 都畿道

    唐开元二十一年 (733) 分河东道东都附近地区置,故名。治所在洛阳 (今河南洛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获嘉、原阳、中牟、叶县以西,崤山、熊耳山以东,伏牛山以北和山西中条山以南地区。乾元元年 (758)

  • 城阳山

    在今安徽歙县城南二里。《寰宇记》卷104歙县: 城阳山 “在县南。回环孔高,为城郭之襟带。居郡之南,故号为城阳焉。即许宣平得道之所,亦为李白所寻不遇之处。今山上有遗迹存”。

  • 大万山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改大万山苏葛办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万山特区。明曹学佺《名胜志》:“大万山在治南三里,司以此名。”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铜仁府。清废。明洪武五年(1372年

  • 宝积监

    北宋置,属宜州。在今广西河池市西。《舆地纪胜》 卷122宜州: 宝积监 “自河池而西五十里, 坑户穴地深五十丈, 取矿入炉, ��炼成银”。北宋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 大溵淀

    即古大渥淀。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北。《清一统志·保定府二》:大溵淀,“《通志》:大溵淀在新安县西北五里。周四十里, 即大渥淀”。清雍正四年(1726)疏渠泄水,营田数千顷,为膏腴之地。

  • 雷池监

    三国吴置,治所在今安徽望江县东二十四里雷港乡。《寰宇记》 卷125望江县: 大雷池,“ 《孝子传》 曰,孟宗为雷池监”。

  • 锦屏站

    元置。为保宁府九站之一。在今四川阆中市城西。

  • 龙凤冈

    即今广东三水市西河口镇。明嘉靖五年(1526)置三水县于此。在今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河口镇。明嘉靖五年(1526年)以南海县之龙凤冈置三水县,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