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调国
古国名。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二岛。《后汉书·顺帝纪》:永建六年(131)十二月,“日南徼外叶调国、掸国遣使贡献”。
古国名。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二岛。《后汉书·顺帝纪》:永建六年(131)十二月,“日南徼外叶调国、掸国遣使贡献”。
即今四川古蔺县。《明史·樊一蘅传》:清顺治二年(1645),张献忠义军攻叙州,“一蘅退屯古蔺州”。即此。清雍正七年(1729)于此置古蔺州巡司。光绪三十四年(1908)移永宁县于此,寻改为古蔺县。
北周武帝初置,属南州。治所在源阴县(今四川万县市西南武陵镇)。辖境相当今四川万县市西南、忠县东北一带。建德四年 (575) 改为怀德郡。北周时置,治武宁县(今重庆万州区武陵镇)。辖境相当今重庆市万州区
战国秦成都少城南门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市人民公园(少城公园)一带。西晋左思《蜀都赋》:“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注:“阳城,蜀门名也。”《寰宇记》卷72华阳县:“阳城门,李膺记:少城有九门,南面三
在今广东兴宁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103兴宁县: 和山 “在县东十里。高百许丈。状若旋螺。其阳有麻石岩,深高数丈,两峰环抱,一峰背耸周道,左达丹崖,右耸岩中,清冷如浸”。
元置,属晋江县。在今福建泉州市旧城西肃清门。明洪武九年 (1376) 改为晋安驿。
即镇海堡。明置,属西宁卫。在今青海湟中县北湟水南岸镇海村。明《西宁卫志》卷2:西川在卫治西,“四十里有镇海城,万历二十一年拓建,置参将官”。
亦名蓝关。北周建德二年 (573) 改清泥关名,在今陕西蓝田县,隋大业元年 (605) 移置故峣关 (今陕西商州市西北)。又称蓝关。北周建德二年(573年)以青泥关改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隋大业元年(
元至正七年 (1347) 改太平驿置,属仙游县。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南枫亭镇。
一名仓子埠。即今湖北新洲县西三十八里仓埠镇。西濒武湖。清嘉庆十四年(1809)置巡司驻此。
在今海南省文昌县西北。《舆地纪胜》 卷124琼州: 焚艛,“ 《平黎记》 云: 汉武帝发兵南来,到雷州海岸,造艛船渡兵,过海上岸,黎人并不出降,亦无兵粮。李将军于琼州海岸焚舟而回。今号为焚艛”。《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