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街
即今江西永丰县东南古县乡。清同治《永丰县志》卷2:古县街“在二十七都,距城五十里”。
即今江西永丰县东南古县乡。清同治《永丰县志》卷2:古县街“在二十七都,距城五十里”。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水经·江水注》:“江之南畔名黄金濑,濑东有黄金浦。” 《艺文类聚》卷83引 《幽明录》 曰: “巴丘县自金冈以上二十里,名黄金潭,莫测其深。上有濑,亦名黄金濑。古有钓于此潭,获一
即逡遒县。治所在今安徽肥东县东二十里龙城。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安徽省肥东县东,属九江郡。三国时废。西晋复置,改“浚”为“逡”。属淮南郡。东晋咸和间废。(2)东晋侨置,治今安徽省宣州市北,属淮南郡
又名花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北。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7峨眉县:花山“即铧山,在县西北十里。产茶。《峨眉山志》:即四峨山,其形棱瓣如花,因名”。
西晋、北魏时期易水 (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之瀑河) 流径武遂一段之俗称。《资治通鉴》: 东晋咸康六年 (340),前燕慕容皝率军袭击后赵石虎,“燕兵进破武遂津,入高阳,所至焚掠积聚,略三万余家而去”。遂,
唐总章元年 (668) 平高丽后置,属安东都护府。治所在南苏城 (今辽宁铁岭县东南催阵堡山城)。《新唐书·薛仁贵传》: 乾封二年 (667),薛仁贵破高丽,“拔南苏、木底、苍岩三城”。即此。后废。唐总
①蒙古至元三年 (1266) 改温泉县置,属孝义县。即今山西交口县东北四十六里温泉乡。元、明、清均有巡司戍守。②即今山东威海市东南温泉镇。明属文登县,置巡司于此。清雍正十三年 (1735) 移巡司于威
在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15路南州: 照镜山在 “州西北二里。山前有池如镜,倒影其中”。
北宋崇宁三年(1104)以林金城改名,属西宁州。在今青海西宁市西四十里。后废。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以林金城改名,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属西宁州。后废。
即千墩镇。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千灯镇。
元末建,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白鹳山顶。在今福建省永春县西北白鹳山顶。元建。峻峭壁立,崖石环障,清泉四出,纵横各1里许。为明、清时重要堡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