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双井镇

双井镇

即今河北魏县东南三十里双井镇。《方舆纪要》卷16魏县:“又有双井镇,即双井渡,漳卫合流之冲。”


(1)在河北省魏县中南部。面积47.6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双井,人口5460。以两口古井得名。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有制砖、木器加工、食品加工等厂。魏张公路经此。(2)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中部。面积81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双井村,人口2650。清末属呼兰府河东第一区,民国时隶属方台乡,后改第五区。1956年设双井乡,1961年成立双井公社,1984年复设双井乡,1998年改镇。农产玉米、小麦等。为区粮食主产区之一,有建材、农机加工等业。哈萝公路经此。(3)在湖南省溆浦县北部。面积69.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双路坪,人口2680。因境内有双眼井,故名。1956年为花桥乡。1961年为花桥公社,1981年更名为双井公社。1984年复乡,1995年置镇。主产稻,并产柑橘、枣、棉花。有农机、汽修、农副产品加工等厂。设有圩场。湘黔铁路经此设站。怀桃公路经此。(4)在贵州省施秉县东南部、清水江北岸、癞子山西南麓。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长田寨村,人口 2360。镇南有黑、白二沙井,故名。1932年置镇,1936年废。1958年建双井公社,1962年与原新城管理区合并建双井公社。1984年置双井镇。1992年翁西乡并入。主产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烤烟。有修理、酿酒、饮食等业。是县东南部重要集镇。清水江过境,白平、施马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福禄镇

    在今广西宜山县西北福禄村。《明史·地理志》 天河县: “嘉靖十三年又迁福禄镇。”(1)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天河镇西南。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移天河县治此。(2)在重庆市梁平县

  • 破多吐水

    亦作婆多吐水。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与宾县交界处之蜚克图河。《金史·世纪》: “世祖乃以偏师涉舍很水,……明日,大雾晦冥,失道,至婆多吐水乃觉。”

  • 梁德郡

    南朝梁置,属高州。治所在梁德县 (今广东信宜县东北)。辖境相当今广东信宜县北部地。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废。南朝梁置,治梁德县(今广东信宜市东北),属高州。辖境相当今广东省信宜市一带。隋开皇时

  • 金花公主墓

    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金海湖大坝东侧。据明曹学佺 《名胜志》: “金花公主墓在 (平谷)县东三十里之马家庄。金花公主,俗传金章宗女也。其墓两山相抱,自崖口凿石穴,施四铜环,棺木悬空,引海子水流入于内,其深

  • 五丈原

    在今陕西岐山县南渭河南,东与眉县接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建兴十二年(234)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年八月,诸葛

  • 上洛郡

    西晋泰始二年(266)置,属司州。治所在上洛县(今陕西商州市)。《水经·丹水注》 引《地道记》曰:“郡在洛上,故以为名。”辖境相当今陕西丹江上游、河南熊耳山西北洛河上游地区。其后辖境缩小。隋开皇三年(

  • 二榆

    指大、小榆谷。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尖扎县西北黄河南岸一带。《后汉书·西羌传》:永元年间,隃麋相曹凤上言:“臣愚以为宜及此时,建复西海郡县,规固二榆,广设屯田。”大、小榆谷的合称。在今青海省贵德县东黄河

  • 大陂流汛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六十八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大壁流“傍山临涧,为入乾(今吉首)大路。征苗时尝设粮台于此”。

  • 俞水

    亦作渝水。即今四川嘉陵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巴俞宋蔡。” 《集解》: 郭璞曰: “巴西阆中有俞水,獠人居其上,皆刚勇好舞,汉高募取以平三秦。后使乐府习之,因名巴俞舞。”

  • 姜维镇

    唐置,为军镇,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境。《舆地纪胜》 卷148威州: 姜维城“自州南一十里,上有一门,唐武德七年置州之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