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云亭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上。《舆地纪胜》卷66鄂州:压云亭“在黄鹄山椒,隶统制司”。《元史·世祖纪》:岁己未(1259),“登城东北压云亭”。即此。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上。《舆地纪胜》卷66鄂州:压云亭“在黄鹄山椒,隶统制司”。《元史·世祖纪》:岁己未(1259),“登城东北压云亭”。即此。
明初置石臼寨备御后千户所,属安东卫。在今山东日照市东石臼所。《清一统志·沂州府一》:“旧有石臼岛,故名。”
①北周天和四年 (569) 置,治所在安固县(今四川营山县东北安固乡)。《寰宇记》 卷139蓬州:“因蓬山以为名。” 辖境相当今四川仪陇县及营山县大部地。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开元
三国魏改合乡县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滕州市东二十三里。西晋复为合乡县。古县名。三国魏改合乡县置,治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北。属东海国。西晋复为合乡县。
即今浙江临安县西南苕溪。《方舆纪要》 卷90: 新溪 “即南溪之别名也”。元至正十二年(1352),董搏霄击徐寿辉将项普略,军于临安新溪,即此。
①即今广东高要市东南白土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46:高要县有白土墟。②即今广西河池市东南白土乡。清乾隆六年(1741)设巡司于此。《清一统志·庆远府》:白土巡司“在宜山县西南一百四十里,居七十二峒之
明置,在今甘肃永昌县东。《方舆纪要》卷63永昌卫:乐善堡“在卫东”,为官军戍守处。
一名夜泊山。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南。《方舆纪要》 卷76江夏县 “洪山” 条下: “夜泊山在城南三十里。明初太祖围武昌,其党张必先以潭、岳兵来援,至夜婆山,常遇春击败之。即夜泊山也。”
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江城镇西北。《方舆纪要》 卷115澂江府江川县: 绿笼山在 “县 (今江城镇) 西北十里。林木苍翠,下有泉,流为六部溪,东南流入星云湖”。
北魏时高昌国置,治所在田地城(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魏书·高昌传》:“永平元年,(麹)嘉遣兄子私署左卫将军、田地太守孝亮朝京师,仍求内徙,乞军迎援。”即此。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时废。
即今四川中江、三台、蓬溪三县境之郪江。《隋书·地理志》: 蜀郡玄武县有郪江。《元和志》 卷33梓州铜山县: “郪江水,经县南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