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豫州

南豫州

①南朝宋永初三年 (422) 分豫州淮东置,治所在历阳 (即今安徽和县)。辖境相当今江苏六合和安徽定远、来安、和县等县以西,河南光山县、新县、湖北武湖水以东的江北、淮南地。永嘉七年(430) 省。大明元年 (457) 复置,治所在姑孰 (即今安徽当涂县)。五年 (461) 省。七年 (463) 复置,齐建元二年 (480) 省。永明二年 (484) 割扬州宣城、淮南,豫州历阳、谯、庐江、临江六郡复置,治所在于湖 (即今安徽芜湖县西北王旭乡)。隋开皇九年 (589) 废。唐武德三年 (620) 以当涂县置,八年(625) 废入宣州。

②南朝梁置,治所在寿春县 (今安徽寿县)。《隋书·地理志》: “淮南郡,旧曰豫州,后魏曰扬州,梁曰南豫州,东魏曰扬州,陈又曰豫州,后周曰扬州。开皇九年曰寿州。”

③东魏置,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北周改为㵐川郡。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分豫州淮河以南地置,治历阳县(今安徽和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浦口等区和安徽省和县、来安、定远等县以西,河南省光山、新县等县和湖北省武湖水以东的地区。其后屡经废复,治所、辖境一再迁改。至梁侯景乱后,定治姑孰(今安徽当涂县)。辖境仅有今皖南长江流域。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治当涂县(今属安徽)。八年废。


猜你喜欢

  • 半个城

    一作半角城。即今宁夏同心县(同心镇)。明嘉靖《宁夏新志》卷3:灵州守御千户所有半个城。1938年移豫旺县治此, 改名同心县。

  • 雷潭

    又名雷塘。在今江西宜春市东北。《清一统志·袁州府》: 雷潭 “在宜春县东北五里,秀江至此成潭。旧传龙潜于内,上有峭壁石罅,龙鳞印石成痕,亦名雷塘。唐韩愈有雷塘祷雨文”。

  • 建福宫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麓丈人峰下。原名丈人观,宋以后改为建福宫。

  • 导江县

    唐武德二年(619)改灌宁县置,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东南二十里导江铺。《元和志》卷31彭州导江县:“取《禹贡》岷山导江之义。”垂拱二年(686)属彭州。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属永康军,熙宁五

  • 谷阳戍

    即今安徽固镇县。《水经·淮水注》:“涣水又东径谷阳戍南。”《魏书·薛野䐗传》:熙平二年(517),薛昙尚“除徐州谷阳戍主”。即此。

  • 黄漂港

    在今河南息县东。《方舆纪要》 卷50息县: 黄漂港 “在县东八十里。……下流俱入于淮”。

  • 亦河

    即碎叶水。今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楚河。元刘郁《西使记》:契丹故居“有河曰亦,运流汹汹东注”。即此。

  • 白岩山

    ①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0乐平县“石梯山”条下:“白岩山在县东南八十里,下有杨赵水,北流合沾水。其麓据马岭隘口,接直隶邢台县界,五代末为河东守险之地。”②在今山西黎城县东北二十五里。《寰

  • 遮害亭

    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汉书·沟洫志》:哀帝初贾让献治河策,“今行上策,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决黎阳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南、淇口之东、古黄河流经处。《汉书·沟洫志》:哀帝初,待诏贾让奏言

  • 沙岭镇

    一名大沙岭。即今辽宁辽阳县西北沙岭镇。民国《辽阳县志》卷4:大沙岭“距城二十五里”。第九区区公所驻此。(1)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西部。面积60.4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沙岭,人口 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