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华林园

华林园

①原名芳林园。三国魏正始初改名华林园。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故城内。《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裴松之注:“芳林园即今华林园,齐王芳即位,改为华林。”同书《三少帝纪》:景元元年(260),“帝临于华林园”。即此。《洛阳伽蓝记》卷1:翟泉“西有华林园”。东魏天平二年(535)毁。

②六朝时宫苑名。三国吴始建,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鸡鸣山南古台城内。东晋仿洛阳园名,改为华林园。南朝宋元嘉间扩建,增筑景阳山、华光殿、景阳楼、竹林宫诸胜。南朝诸帝常听讼、宴集于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晋简文帝游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宋书·少帝纪》:“时帝于华林园为列肆,亲自酤卖。”南宋时尚存遗迹。

③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东。十六国后赵石虎所筑。《晋书·石季龙载记》:“季龙于是使尚书张群发近郡男女十六万,车十万乘,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广长数十里。”《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东魏主宴于华林园”。胡三省注:“邺都效洛阳之制,亦有华林园。”《十六国春秋辑补》卷43《后燕录》:“(慕容)垂行围,因饮于华林园,秦人密出兵掩之,矢之如雨,垂几不得出。冠军隆将骑冲之,垂仅而得免。”即此。

④南汉宫苑。在今广东广州城西关。《舆地纪胜》卷89广州:刘王花坞“乃刘氏华林园,又名西御苑,在郡治西六里,名泮塘,有桃、梅、莲、菱之属”。


(1)三国吴建,名后苑,东晋改名华林园。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北极阁迤南。南朝宋元嘉时扩建,筑华光殿、景阳楼、竹林堂诸胜,其后齐、梁诸帝常宴集于此。南宋时尚有残存遗迹。(2)魏、晋、北魏宫苑。本东汉芳林园,魏正始初因避齐王芳名讳而改。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魏洛阳故城内。有诸多景胜。魏、晋、北魏诸帝常游于此。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毁。(3)十六国后赵石虎都邺后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北。园周数十里,有凌云城、金花洲、光碧堂诸胜。北齐改名仙都苑。


猜你喜欢

  • 会宁镇

    隋开皇元年(581)改会宁防置,在今甘肃靖远县。唐武德二年(619)改置西会州。(1)古镇名。隋开皇元年(581年)以会宁防改置,即今甘肃省靖远县。唐武德二年(619年)升为西会州。(2)今镇名。在河

  • 黄柏原

    即今陕西太白县东南黄柏原乡。清属佛坪厅。光绪 《陕西全省舆地图》 佛坪厅: 黄柏原 “在城西四十六里”。

  • 三道岭驿

    清光绪年间置,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三道岭。清宣统《新疆图志》卷80哈密厅:三道岭驿,“回语呼塔勒齐。注:言有寄居人也。旅店一,居民十家,泉甘流畅。按三道岭为西行穷八站之首”。

  • 义宁州

    清嘉庆六年(1801)改宁州置,属南昌府。治所即今江西修水县。辖今江西修水县地。1912年改为义宁县。清嘉庆六年(1801年)改宁州置,治今江西省修水县。属南昌府。1912年10月废州改义宁县。因与广

  • 六小池

    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镇西北。《清一统志·解州》:六小池“在州西北十五里,女盐池西北四里。一曰苏老, 二曰贾瓦,三曰金井, 四曰熨㪷。五曰永小,六曰夹凹。多淤莱,水溢女盐池为害。明隆庆中

  • 城子疃

    即今辽宁新金县东北城子坦镇。为金福铁路 (今金城线) 的终点。

  • 太子营

    在今河北故城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3故城县:太子营在“县(治今县东北故城镇)西北五十里有太子营,沙溪所经也。相传唐太子建成讨刘黑闼尝驻于此”。

  • 灵石郡

    西魏置,属江州。治所在灵石县(今四川彭山县东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彭山县部分地。北周废。

  • 阳府山

    在今江西景德镇市。《舆地纪胜》卷23饶州:阳府山“冬无积雪,凡物皆早”,故名。

  • 随州千户所

    明洪武初置,属安陆卫。治所在随州(今湖北随州市)。清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