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像寺
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盘山东麓。清乾隆静寄山庄北。寺建于唐开元年间,初名祐唐寺,又名千像寺,清称千相寺。《日下旧闻考》卷116载《辽李仲宣祐唐寺讲堂碑略》:“盘山旧有五寺,祐唐其一。自昔相传有尊者挈杖远至,求植足之所,僧室东北隅岩下有澄泉,恍惚之间,见千佛洗钵,瞬息而泯。因兹构精舍,厥后于溪谷涧石之面刻千佛之像,以显殊胜焉。”现存线刻在巨石上的佛像数十尊。寺后有摇动石。
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盘山东麓。清乾隆静寄山庄北。寺建于唐开元年间,初名祐唐寺,又名千像寺,清称千相寺。《日下旧闻考》卷116载《辽李仲宣祐唐寺讲堂碑略》:“盘山旧有五寺,祐唐其一。自昔相传有尊者挈杖远至,求植足之所,僧室东北隅岩下有澄泉,恍惚之间,见千佛洗钵,瞬息而泯。因兹构精舍,厥后于溪谷涧石之面刻千佛之像,以显殊胜焉。”现存线刻在巨石上的佛像数十尊。寺后有摇动石。
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西。《方舆纪要》卷102乳源县:风门关“在县西风门山下”。
北宋置,属合江县。在今四川合江县南。以小溪为名。元初废。
亦名宋江渡。即今四川兴文县 (中城镇)。《明史·程信传》: 成化三年 (1467),戎县山都掌族反,分兵征讨,“巡抚四川都御史汪浩、参将宰用由渡船铺”。即此。
又名三皇山、三室山。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镇北五里。《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与汉俱临广武而军”。《集解》:孟康曰,“于荥阳筑两城相对为广武,在敖仓西三皇山上”。《元和志》卷8郑州荥泽县:广武山“一名
即今河北高碑店市。《方舆纪要》 卷12新城县 “三甲店” 条下载: “高密店在县 (今市东南新城镇) 西北三十五里。元至治中,尝游畋于此。亦名驻跸店。”
即九姓罗氏党蛮夷长官千户所。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久庆镇。《方舆纪要》卷73九姓长官司:“元初立夷民罗氏党九人为总把,至元初,改为九姓党蛮夷长官司。洪武四年改置是司。”
即今江西万载县西南株潭镇。《清一统志·袁州府》: 珠树潭巡司 “在万载县。明初置铁山界巡司,本朝乾隆三十年移驻于此”。
明洪武时所建南京外郭城门之一。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地当长江之滨。
北齐降马头郡置,属荆山郡。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乡。隋开皇初改为涂山县。古县名。北齐置,治今安徽省怀远县南马城镇。属荆山郡。隋开皇初改涂山县。
一作弩卜公拉岭。即今西藏嘉黎县东鲁贡拉。当往来通道。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3:“与沙工拉相连,山势平衍,长百余里,冬春积雪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