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十二州

十二州

①传说中尧舜时代的行政区划制度。 《尚书·尧典》:“肇十有二州。”马融释十二州名,乃杂取《职方》、《尔雅》所载《禹贡》九州以外州名拼凑而成。

②西汉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废除司隶校尉部和十三剌史部,改置雍、豫、冀、兖、青、徐、扬、荆、益、幽、并、交十二州。东汉光武帝罢十二州,恢复西汉旧制。

③三国魏分境内为司隶、冀、豫、兖、青、徐、荆、扬、雍、凉、并、幽十二州。


(1)传说中尧舜时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尚书·舜典》:“肇十有二州。”谷永(《汉书》本传)、班固(《汉书·地理志》)都解释为“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在禹置九州之前。到马融才解释为在禹置九州之后:“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后世释经家多采用马说。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认为“当以《汉志》为正”。近代学者认为十二州的传说,当由于汉人影射武帝所置的十三刺史部而起;马氏所释十二州名,乃杂取《周礼·职方》、《尔雅·释地》所载《禹贡》九州以外州名拼凑而成。(2)西汉元始五年(5年)王莽为符合经义,废除司隶校尉部和十三刺史部,改置雍、豫、冀、兖、青、徐、扬、荆、益、幽、并、交十二州。东汉光武帝罢十二州,恢复西汉旧制。(3)三国魏分境内为司隶(时又称司州)、冀、豫、兖、青、徐、荆、扬、雍、凉、并、幽十二州。


猜你喜欢

  • 小睢寨

    在今安徽濉溪县南。《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869)七月,“康承训克临涣,杀获万人,遂拔襄城、留武、小睢等寨”。在今安徽省濉溪县境内。唐咸通十年(869年),康承训攻庞勋,进克此寨。

  • 沙骂宣抚司

    亦作沙麻、沙马。彝名沙马兹莫。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置,属西昌县中营。治所在今四川美姑县南美姑河北柳洪乡(沙马马陀)。后迁至拉木阿觉乡。清末迁至金阳县一带。

  • 高昌

    在今新疆吐鲁市东哈拉和卓堡西南。汉高昌壁,东晋咸和二年(327),前凉设高昌郡。北魏太平真君三年 (442),北凉残余沮渠氏入据其地。和平元年 (460) 柔然灭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唐贞观十四年

  • 河阳集

    即今山东沂南县东南二十六里河阳镇。清道光 《沂水县志》 卷2: 河阳集 “距 (沂水县) 城一百里”。

  • 罕达海图河

    即今新疆富蕴、福海二县间之喀拉额尔齐斯河。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5:“罕达海图河源处为库鲁图河,西南流百里为罕达海图河,又西南入额尔齐斯河。”

  • 黑山县

    1914年改镇安县置,属奉天辽沈道。治所在小黑山 (今辽宁黑山县)。民国 《黑山县志》 序:“黑山古名镇远堡,后改小黑山。” 县以此名。1929年直属辽宁省。在辽宁省中部。属锦州市。面积2436平方千

  • 头道水

    在今四川康定县东六十里,系一小溪水。当泸定桥至打箭炉之中道。《清史稿·唐希顺传》:康熙三十九年(1700), 昌则集列为乱,据打箭炉及大渡河西之地,希顺“别遣将自头道水,登山,驰下夹攻”。

  • 金湖

    即今湖北大冶市东与阳新县交界处之大冶湖。《清一统志·武昌府》: 金湖 “在大冶县南半里。湖南为兴国州 (今阳新县) 界。春冬则涸,夏潦盛时, 由��源口入江”。即池潭水库。

  • 温水场

    清置,属仁怀县。即今贵州习水县东北温水镇。有遵义府经历驻扎。1914年设温水分县。1915年于此设鳛水县。不久鳛水县徙治今赤水市东官渡镇。1932年于此设温水镇。

  • 上溪州

    ①五代末置,治所在今湖南龙山县境。宋为羁縻州。元废。明洪武二年(1369)复置,属永顺宣慰司。清废。②南宋绍兴中置,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后废。北宋分溪州置,治今湖南省龙山县南。《宋史·蛮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