匼河遗址
在今山西芮城县西黄河东岸匼河村附近。1960年在此发现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与原始石器同层有肿骨鹿、扁角鹿、三门马、德氏水牛、师氏剑齿象、披毛犀等化石,时代与陕西蓝田猿人相当,名之为 “匼河文化”。
在今山西芮城县西黄河东岸匼河村附近。1960年在此发现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与原始石器同层有肿骨鹿、扁角鹿、三门马、德氏水牛、师氏剑齿象、披毛犀等化石,时代与陕西蓝田猿人相当,名之为 “匼河文化”。
①西魏废帝三年(554)改恒州置,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均水一带。北周天和二年(567)废。②隋开皇五年(585)改丰州置,治所在武当县(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关门岩北)。《寰宇记》卷143均州:“因界内
一作蛮镇。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南四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在今湖南长沙市东南角城堞上,与岳麓山遥相对峙。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部在此歼灭清兵甚众,城垣几被攻破,萧于此役殉难。在今湖南省长沙市旧城区南门。原为天心、文昌二阁,清初重修并为天心阁
唐天授二年(691)改神武军置,属朔州。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三十里马邑村。大足元年(701)改为大同军。武周天授二年(691年)改神武军置,治今山西省朔州市东北马邑。大足元年(701年)改为大同军。
清置,即今甘肃永登县东南七十里红城镇。后废。
①在今浙江兰溪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93兰溪县: 高眉山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杰出群峰,石壁凌空,松阴盖地”。②在今四川万源市南。《方舆纪要》 卷69太平县: 高眉山在 “县南百五十里。山高而长,两
又名盘豆河、郎水。即今河南灵宝市西枣乡河。《水经·河水注》: 槃涧水 “出湖县夸父山,北径汉武帝思子宫、归来望思台东,又北流于河”。
亦作鹅头隘。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南五十里永乐乡。《明史·地理志》 融县: “西南有鹅头隘巡检司。” 《方舆纪要》 卷109融县作鹅颈镇。
北宋置,属镇戎军熙宁砦。在今宁夏固原县北。后废。
藏语音译名。亦作朵·甘思。大体上当今青海、甘肃藏族聚居区和西藏北境及四川、云南藏族聚居区和西藏东境。明代置朵·甘都指挥使司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