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劳山

劳山

①亦作牢山、崂山。在今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东北,东临大海。《魏书·释老志》:法显“乃于南海师子国,随商人泛舟东下,昼夜昏迷,将二百日。乃至青州长广郡不其劳山”。即此。《元和志》卷11引晏谟《齐记》曰:“太山自言高,不如东海劳。”元于钦《齐乘》卷1:“盖劳山之高以其登陟之难,则名劳。驱之不动, 又名牢也。”《清一统志·莱州府一》:劳山,“《诗》:山川悠远,维其劳矣。郑笺云:‘劳劳,广阔。’则此山或取其广阔而名之”。

②在今广东高要市东百里。《舆地纪胜》卷96肇庆府:劳山“在高要县东一百五里。故老相传云:山峡险,采樵者惮劳,俗因名之”。

③在今陕西甘泉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57甘泉县:劳山“有大小二山。相传宋狄青与夏人相拒,士卒疲困,尝憩于此,因名”。1935年9月,国民党军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在延安、甘泉之间的劳山地区设伏,10月1日一战取得重要胜利。此即著名的“劳山战役”。


(1)古山名。(1)又称崂山或牢山。即今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东崂山。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自琅邪北至劳、成山,以连弩候大鱼出而射之,即此。东汉经学家郑康成曾聚徒讲学于此。风景秀丽,且多胜迹,为游览避暑胜地。参见“崂山(1)(1)”。(2)即“崂山(1)(2)”。(2)集镇名。在陕西省甘泉县北部、劳山沟西岸。劳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00。曾名崂山。以村北劳山得名。明代名高礼里。清雍正《陕西通志》称大劳山铺。产谷子、玉米、小麦等。附近有林场。西包公路经此。村北有“周恩来劳山遇险处”纪念碑。


猜你喜欢

  • 角里

    即甪里。今江苏吴县西南西洞庭山甪里。

  • 烟波湾

    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东北。《舆地纪胜》 卷79汉阳军: 烟波湾 “在汉阳县东北三十里。唐崔颢 《题黄鹤楼》 诗云: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旁有里曰烟波里”。《方舆纪要》 卷76汉阳县:

  • 东亭水

    即今甘肃清水县牛头河,西南流至天水市境入渭水。《水经·渭水注》:东亭水“亦谓之为桥水也,清水又或为通称矣。水源东发小陇山,众川泻注,统成一水,西入东亭川为东亭水,……又西得清水口,……自下亦通谓之清水

  • 白浮山

    亦名龙泉山、北山。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十里。山上有二龙潭,流经白浮村。元引白浮泉水为通惠河水源。《元史·郭守敬传》:“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而南,经瓮山泊, 自西水门入城,环流于积水潭,复东折而南, 出

  • 源涡镇

    清置,属榆次县。在今山西榆次市东八里源涡村。清时商业繁盛。古镇名。在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清为大聚落,是商旅止宿之地。

  • 东山县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辽州。治所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大业初废。②金升东山砦置,属镇戎州。治所在今宁夏彭阳县西古城乡。元至元十年(1273)废入镇原州。③1916年由诏安县之东山岛及漳浦县之古雷岛

  • 巴楚州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玛喇巴什厅置,属莎车府。治所即今新疆巴楚县。1913年改为巴楚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降玛喇巴什直隶厅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县西南阿克沙克马热勒。属疏勒府。二

  • 平河村

    在今广西岑溪县东南九十里、黄华河东岸。明、清置巡司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南。清时置巡检司于此。

  • 倪塘

    又作兒塘。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县东。《晋书·王恭传》: 东晋隆安二年 (398),王恭败,擒送京师,“时桓会等已至石头,惧其有变,即于建康之倪塘斩之”。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方山西北。六朝时为京师建康东南

  • 景真八角亭

    在今云南勐海县城西二十八里景真山上。建于清康熙四十年 (1701,傣历1063年)。傣语称 “窝苏”,意为举行宗教仪式之地,或高级僧侣活动的经堂。高21米,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座为折角亚字形砖砌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