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凤冈县

凤冈县

1930年改凤泉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凤冈县。


在贵州省北部、乌江中游。属遵义市。面积1886平方千米。人口约40.6万。辖9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以县城附近凤凰山岗得名。隋大业七年(611年)置绥阳县,治今县西,属明阳郡。唐贞观十二年(638年)移今治,为夷州治。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为承州治。宣和三年(1121年)废州,县属珍州。元废绥阳县,置大堡龙泉长官司,为思州宣抚司治。明称龙泉坪长官司,永乐间属石阡府。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龙泉县。1914年改名凤泉县,属贵东道(1914年改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30年县改今名。1949年属遵义专区。1958年撤县并入湄潭县,1961年复置。1970年属遵义地区,1997年属遵义市。喀斯特地貌发育,多为低山,部分为丘陵。六池河、洪渡河均属乌江水系。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产稻、玉米、小麦、油菜籽、烤烟。有化工、食油、水泥、立德粉、酿酒、印刷、造纸、农机等厂。矿产有煤、重晶石、含钾页岩、硅石。土特产有油桐、乌桕、生漆、五倍子、棕片、核桃、板栗、辣椒。326国道、凤务公路在此交会,乡镇均通汽车。名胜古迹有龙泉石刻、文峰塔、太极洞等。


猜你喜欢

  • 化政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属夏州。治所在岩绿县(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辖境相当今陕西榆林、佳县、横山等市县和内蒙古乌审旗南部地。西魏大统十二年(546)改名弘化郡。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置,治

  • 石关砦

    北宋置,属神泉县。在今四川安县南。后废。

  • 危须国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今新疆和硕县东乌什塔拉回族乡附近。后并于焉耆。西域古国名。汉时王治危须城,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硕县一带。属西域都护。后为焉耆所并。

  • 柏兴府

    元至元二十七年 (1290) 置,属罗罗斯宣慰司。治所在闰盐县 (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卫城)。辖境相当今四川盐源、盐边二县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 降为柏兴州。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置,治闰盐

  • 焦园

    即今河南南召县西北焦园乡。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3: 咸丰七年 (1857) 九月,“自马市坪分窜,其小股百余至焦园、角村”。

  • 洧渊

    在今河南新郑市南。《左传》: 昭公十九年(前523),“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春秋属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市东南。《左传》昭公十九年(前523年):“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即此。

  • 冷陉山

    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冷坝。 一说即今扎鲁特旗南之奎屯山。唐时为契丹、奚、霫三部族的界山。《新唐书·北狄传·奚》:延和元年(712),“以左羽林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孙佺,左骁卫将军李揩洛、左威卫将军周以悌

  • 池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池州置,属江浙行省。治所在贵池县(今安徽贵池市)。辖境相当今安徽贵池、东至、石台、青阳、铜陵等市县地。明初改为池州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池州置,治贵池县(今安徽池州

  • 閟畔部

    又作必伴部。宋大理置,属东川郡。在今云南会泽县境。明 《寰宇通志》 卷69: “旧名东川甸,乌蛮骂弹改为那扎那夷。南诏王蒙世隆置东川郡,遣清平官赵铎些冢子赵些贤治之。后乌蛮閟畔强盛,自号閟畔部。” 元

  • 石梯守捉城

    唐置,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