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湖北兴山县西南昭君村。北宋开宝元年 (968),兴山县移治于此。在今湖北省兴山县南宝坪村。因系王昭君的故乡而得名。北宋开宝元年(968年)兴山县治曾迁此。
即今江西会昌县南八十五里白埠。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9:会昌县南有白埠墟。
在今广西鹿寨县南石路。《明史·地理志》柳州府洛容县:“东有平乐镇巡检司,治石榴江。后迁县东北中渡。”《清一统志·柳州府》:平乐镇巡司“在(雒容)县东十里石榴江。万历十四年迁于此(中渡)”。古水名。在今
①北周置,属博陵郡。治所在今甘肃卓尼县西洮水南岸。隋开皇初并入当夷县。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安人县置,属藤州。治所在今广西容县东北六十里。大业初属永平郡。唐初属藤州,贞观二十三年(649)改为欣道
唐贞元十三年(797)置,属羁縻浪川州。治所在今四川金阳县西南。后废。
亦作熙河路。北宋改熙河湟廓路置,治所在熙州 (今甘肃临洮县)。寻改为熙河兰廓路。
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南三道河子,为阿什河支流。由头道、二道、三道、四道诸河总汇而成,故名。《清史稿·地理志》 双城府: “东: 阿什河自宾州缘界,合混元河。”
①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南七里。《方舆纪要》卷81沅陵县“南山”条下:龙腾山“高耸突出”。②在今四川南溪县东。《舆地纪胜》卷163叙州:龙腾山“去南溪县东五里。其北有石横空,长四丈许。父老相传云龙桥”。《方
在今陕西佳县西四十里。《方舆纪要》卷57葭州:白草洼“洼多蓄水,亦曰天池”。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三十八里香营乡西北。《方舆纪要》 卷 17永宁县: 黑峪口 “在县北,寇冲也。口西为白草窊等处,属夸驻牧于此”。②即今山西兴县西四十里黑峪口。《方舆纪要》卷40兴县: 黑峪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