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佛山市

佛山市

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南海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广东佛山市。


简称禅,别称禅城。在广东省中南部,东距广州市18千米。面积 3888.1 平方千米。人口344.2万,是著名侨乡。辖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5区。市人民政府驻禅城区。隋开皇间为南海县地,称秀华乡。相传唐贞观二年(628年)乡人于塔坡岗掘得铜佛像三尊,遂名佛山,又称禅城。北宋名佛山堡,明改忠义乡,清称佛山镇。明、清两代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合称中国四大名镇。1913年为南海县治。1925年设市政筹备处,直属省。1937年复为南海县治。1949年复置市,属珠江专区。1951年升省辖市(地级)。1955年粤中行政区驻此,1956年为佛山专区驻地。1958年改县级市,属佛山专区。1968年复升地级市,佛山专区仍驻此。1970年再降为县级市,属佛山地区。1975年复升地级市,佛山地区仍驻此。1983年撤销佛山地区,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四县划归佛山市,兼管中山市。1984年置汾江、石湾两市辖区。1987年汾江区改名佛山市城区。1988年中山市析出。1992年南海、顺德置市,由佛山市代管。1993年三水置市,1994年高明置市,均由佛山市代管。2002年撤销城区、石湾区及县级南海市、顺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城区和石湾区合并设立禅城区,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分别为佛山市辖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北部,西江以西为低山丘陵;以东为西、北江三角洲平原,孤丘和低地散布其间,基塘地集中于此。西江与北江在三水市思贤滘连通。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甘蔗、蚕茧、柑橙、香蕉、花卉、蔬菜及塘鱼、生猪、家禽。为省商品粮、淡水养殖、蚕丝生产和外贸出口基地。有石膏、硫铁、煤、锰、石灰石、花岗石、高岭土等矿。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南海简村华侨陈启沅创建继昌隆缫丝厂,为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之一。今为省纺织工业生产基地之一,西樵纺织品市场规模大。还有电子、制糖、陶瓷、塑料、服装、机械、电气仪表、电器、日用轻工、制药、五金、化工、食品、铸造、工艺美术等业。石湾陶瓷,兴自宋代,历久不衰。特产佛山盲公饼、酝扎猪蹄、佛山剪纸等。广三铁路横贯北部。105、321、324、325等国道和广佛高速公路穿过境内。通航河道达五十多条,干流通航九余千米。设容奇、九江、澜石、滘口、石湾、高明等对外贸易口岸。容奇港有快速客轮通香港。佛山机场与国内十多条航线连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佛山祖庙、梁园、石湾和南海西樵山风景区、康有为故居,顺德清晖园、西山庙,三水芦苞祖庙,高明灵龟塔等。


猜你喜欢

  • 抚顺县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兴仁县置,属奉天府。治所在今辽宁抚顺市浑河北高尔山城。宣统元年(1909)移治千金寨(即今抚顺市区东南)。民国初属奉天东边道。1929年属辽宁省。县境盛产煤炭。在辽宁省东部

  • 大汁镇

    北宋置,属永泰尉司。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北。以大汁盐井为名。

  • 两欹山

    在今山东烟台市宁海镇西南六十里。《寰宇记》卷20牟平县:两欹山“其山两峰欹侧相背为名”。

  • 疏勒城

    汉车师后部境内城名。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奇台县 一带。《后汉书·耿恭传》: 永平十八年(75),匈奴围攻金蒲城,不克,解去,“恭以疏勒城旁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匈奴围之,自七月至建初元年 (

  • 元水

    即玄水。在今河北卢龙县东北青龙河。为滦河支流。《隋书·地理志》:卢龙县有“元水”。

  • 中庆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善阐路置,为云南行省省会。治所在昆明县(今云南昆明市)。辖滇池周围地区及今云南禄丰、易门、宜良、嵩明等县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废为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善阐路

  • 沙溪市

    即今安徽庐江县南沙溪乡。《清一统志·庐州府二》:沙溪市“在庐江县南十五里”。

  • 连枝山

    一名磨盘山。在今山西临县东。《清一统志·汾州府》:连枝山“周九十余里,与永宁州接界。枝脉蔓延,连接群山,故名”。

  • 蓝山

    ①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东濒青弋江。《清一统志·宁国府一》: 蓝山 “在泾县西南六十里。周三十里。下有蓝山坑,俯瞰安吴渡。李白诗: 蓝岑耸天壁,实兀如鲸额”。②即蓝岭。在今湖南蓝山县北四十里。《新唐书·德

  • 滦宁县

    1946年4月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由滦县南部析置,治倴城 (今河北滦南县)。后裁撤。旧县名。1947年由滦县南部析置,治倴城(今河北滦南县驻地倴城镇)。撤销日期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