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郡
隋大业三年(607)改杭州置,治所在钱唐县(今浙江杭州市)。唐武德初改为杭州。天宝元年(742)复为余杭郡。辖境相当今浙江杭州、海宁、余杭、富阳四市及临安县地。乾元元年(758)复称杭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杭州置,治钱唐县(今浙江杭州市)。辖境约当今浙江省杭州、临安二市和海宁市南部。唐武德四年(621年)复改杭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余杭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杭州。
隋大业三年(607)改杭州置,治所在钱唐县(今浙江杭州市)。唐武德初改为杭州。天宝元年(742)复为余杭郡。辖境相当今浙江杭州、海宁、余杭、富阳四市及临安县地。乾元元年(758)复称杭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杭州置,治钱唐县(今浙江杭州市)。辖境约当今浙江省杭州、临安二市和海宁市南部。唐武德四年(621年)复改杭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余杭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杭州。
即今安徽天长市东北龙冈乡。《清一统志·泗州》:龙冈镇“在天长县东北五十里,接杨州府高邮州界”。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北部,西临盐河。面积88.7平方千米。人口7.9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冈,人口1.3万。以
汉西域国名,属西域都护府。国都在番渠类谷 (今新疆阜康市东北)。
明永乐八年(1410)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林口县西南五林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八年(1410年)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区约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五虎林河流域。后废。
①亦作大桴山。又名蕲山。在今湖北蕲春县东北。《元和志》卷27蕲春县:蕲水“源出东北大浮山,一名蕲山”。《明史·地理志》蕲州:“东北有蕲水,出大浮山。”②一名独浮山。在今湖南临澧县西南,接石门县界。《舆
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路北。为清顺治八年(1651)敕建,名普静禅林,是活佛脑木汗驻锡之所。后因寺西又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西黄寺,普静禅林遂称为东黄寺。该寺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
在今湖北石首市北。《水经·江水注》:“大江右径石首山北。”《舆地纪胜》卷64江陵府:石首山“《元和郡县志》:在石首县北江中有石孤立,为北山之首,因名”。在湖北省石首市绣林镇西北、长江南岸。东北与绣林山
在今广东恩平市西。《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恩平县:大人山寨“在县西三十里,瑶寨也。《志》云,县境瑶山凡七”。
在今四川红原县境。清雍正元年 (1723)置鹊个寨土百户。
①秦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彭阳县西三十三里古城乡。《史记·匈奴传》: 秦二世元年(前209),匈奴冒顿 “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即此。西汉属安定郡。北魏末废
①即壶关山。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南。《清一统志·潞安府》: 壶口关 “又名壶关山。…… 《府志》: 两峰夹峙而中虚,状如壶口,故名”。②一名平山。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水经·汾水注》: “汾水南与平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