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商代都城。传有三亳: (1) 南亳,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相传汤曾居此。(2) 北亳,在今河南商丘县北,相传诸侯于此拥戴商汤为盟主。(3) 西亳,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尸乡沟一带。《史记·殷本纪》:“自契至汤八迁,汤居亳。” 《太平御览》 卷155引《帝王世纪》 谓即 “今河南偃师县西二十里尸乡之阳亭是也”。

②商、周时邑名,在今河北望都县西北。《左传》: 昭公九年 (前533),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及武王克商……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1)古国名。(1)商、周时方国。在今河北省望都县北。《左传》昭公九年(前533年):“及武王克商,肃慎、燕、亳,吾北土也。”(2)春秋时西戎建立的国家。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史记·秦本纪》:宁公三年(前713年),“与亳战,亳王奔戎”。(2)商汤都城。《尚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史记·殷本纪》:“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又作“”。《荀子·议兵篇》:“古者汤以薄,武王以滈,皆百里之地也。”其地自汉以来主要有以下诸说:一、杜亳说。《史记·六国年表》:“汤起于亳。”《集解》引徐广曰:“京兆杜县有亳亭(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二、南亳说。《括地志》:“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南亳(今河南商丘市东南),即汤都也。”(《史记·殷本纪》“汤始居亳”《正义》引)三、北亳说。《汉书·地理志》山阳郡薄县(今山东曹县东南)注引臣瓒曰:“汤所都。”《括地志》:“薄城北郭东三里平地有汤冢。按:在蒙,即北薄也。”(《史记·殷本纪》“汤崩”《正义》引)王国维亦主此说。四、西亳说。《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尸乡(今河南偃师市西):“殷汤所都。”《括地志》:“汤即位居南亳,后徙西亳,在偃师县西十四里,本帝喾之墟。”“河南偃师为西亳,……盘庚亦徙都之”(《诗地理考》卷五《商颂》引,《史记·殷本纪》“汤始居亳”《正义》引)。五、郑亳说。今河南省郑州市发现早商城址,有人认为即商汤时亳都。


猜你喜欢

  • 玉笋山

    ①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境。《清一统志·汉阳府》:玉笋山“在汉阳县西北六十里。山多白石,参差如筍(笋)。一名栲栳山”。②即今云南澄江县西南之尖山。明代为涌拔山的异名。万历《云南通志》卷3:玉笋山“旧名涌

  • 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济南城西。《春秋》: 桓公十八年 (前694),“公会齐侯于泺”。即此。战国时称为历下邑。

  • 建成侯国

    西汉高祖元年 (前206) 封曹参为建成侯国,属沛郡。治所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南。东汉废。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南。东汉废。

  • 始宁墅

    一名西庄。在今浙江上虞市西南东山下。《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 《清一统志·绍兴府》: 始宁园 “在上虞县东山下。…… 《

  • 却月城

    ①在今安徽和县南西梁山。《清一统志·和州》 “遏狐城”条“却月城在州南天门山顶。刘宋时王元谟所筑”。②亦名夏口城、沔口城。东汉建安中刘表将黄祖筑。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西南。《水经·江水注》:“沔左有

  • 邺镇

    北宋熙宁五年(1072)改邺县为镇,属临漳县。即今河北临漳县南四十里邺镇。秦以来为邺县治。集镇名。在河北省临漳县城西南部。属香菜营乡。人口 1200。春秋齐桓公始筑邺城,西门豹曾为邺令。三国魏、后赵、

  • 温阳关

    在今湖南慈利县西。《方舆纪要》 卷77慈利县: 温阳关,“明洪武三年,蛮酋覃垕连构诸洞为乱,命周德兴讨之。至慈利,垕守险以拒。德兴出奇兵,破其数栅,直捣温阳关,拔之。贼遂溃。既而为伪夏所据。六年,命汤

  • 珍珠潭

    在今湖北兴山县南昭君故里附近回水沱。《清一统志·宜昌府》: 珍珠潭 “在兴山县南一里。俗传昭君涤妆,遗珠于此,故名”。在湖北省兴山县城南郊宝坪村昭君故里附近回水沱。香溪至此突然急转南流,河底复有清泉涌

  • 大积石山

    亦名积石山。即今青海东南部之阿尼玛卿山。《史记·夏本纪》 《正义》:“(黄河)东南潜行入吐谷浑界大积石山,又东北流, 至小积石山。”《元和志》卷39河州枹罕县:积石山“今名小积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按

  • 献钟 (鐘) 市

    即今湖南平江县东南四十六里献钟乡。《清一统志·岳州府二》 “回田市” 条下: “献钟市、义口市皆在 (平江) 县东永安乡。” 大革命时期罗纳川在此领导了有名的 “纸工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