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子河
一名亮中河。在今辽宁昌图县西北。明《全辽志》 卷1: 亮子河在 “(开原) 城西五十里。源出城东北枪杆岭,西流入辽河”。
一名亮中河。在今辽宁昌图县西北。明《全辽志》 卷1: 亮子河在 “(开原) 城西五十里。源出城东北枪杆岭,西流入辽河”。
一作䢵州。 北周大象初改安州置, 治所在安陆郡安陆县 (今湖北安陆市)。寻复为安州。北周大象初以安州改置,治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市)。辖境约今湖北省安陆、云梦、孝感等市县一带。不久复名安州
在今福建福州市城内西北隅,旧越王山西麓。《资治通鉴》:五代晋齐王开运三年(946)九月,福州排陈使马捷引南唐兵攻福州,“自马牧山拔寨而入”, 即此。古山名。在今福建省福州市城内西北隅,旧越王山西麓。《
又作即宁海子。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黄旗海。明王鸣鹤 《登坛必究》 卷23附 《大同边图》: 集宁海子在大同边外,集宁城(即元集宁路治) 东南。明杨铭 《正统临戎录》 载明英宗被俘北行,自阳和往
明正统八年 (1443) 置南甸宣抚司,治所在蛮干 (今云南梁河县东北四里九保街)。清乾隆四十二年 (1777) 迁治永安城 (今梁河县东北六里)。后迁遮岛 (即今梁河县治)。民国废。
即石臼河。 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 《寰宇记》 卷61平山县: “县西北五十里水出焉, 亦谓之石臼水,又谓之鹿水,出行唐东入博陵,谓之木刀沟,又谓之袈裟水,从此过石疃山,南流入滹沱河。”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 置,治所在静戎县 (今河北徐水县)。景德元年 (1004) 改为安肃军。北宋置,治今河北省徐水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徐水县东部。景德元年(1004年)改为安肃军。
又名金陵津。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唐张祜《题金陵渡》 诗: “金陵津渡小山楼。” 即此。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长江边。唐张祜《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在今江苏南京城中华门外。始建于杨吴。明初重修后名聚宝桥, 以聚宝门为名。《明一统志》卷6作“长安桥”,曰:“在聚宝门内。即古长干桥。吴杨溥城金陵,凿濠引秦淮水绕城,置此桥跨之。”
即大莋县。治所在今四川盐边县北鰔鱼乡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越嶲郡“大笮县,汉末省也”。
西汉武帝时于上林苑中凿,在今陕西周至县东灵轵原下。《汉书·沟洫志》:“关中灵轵、成国、渠引诸川, ……皆穿渠为溉田, 各万余顷。”西汉武帝时凿。在今陕西省周至县东灵轵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