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亭口镇

亭口镇

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南七十里胶莱河北岸,近高密市界。明置巡司于此。


(1)古镇名。在今山东省平度市西南。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巡检司。清废。(2)今镇名。(1)在山东省栖霞市东北部。面积151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后亭口,人口4300。谢姓于明万历年间徙此。村南系涝洼地,产螺丝亭草,以名亭口。后因村分为三部分,此村以方位改名后亭口。1949—1952年分属栖东县第二、五区。1953年栖霞、栖东二县合并后,为栖霞县第十五区。1956年撤区设亭口、枣林二乡。1958年并乡建亭口公社。1984年改置镇。山东河、枣林河流经。境内有南埠、田家二座小型水库。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盛产苹果,特产板栗、柿子、大樱桃、蚕茧、山鸡。主要矿产有黄金、石灰石、滑石。有水泥、滑石粉、石灰、造纸、纺织、柳编、食品加工等厂和建筑公司。臧唐、张栖公路经此。古迹有原始社会遗址、商周秦汉遗址、战国时期古墓葬。(2)在陕西省长武县东南部。亭口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900。 金代名亭口镇。黑河从镇中穿过东汇泾河,以河分为亭南、亭北二村。产小麦、玉米、油菜籽。西兰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三带州

    在今越南永富省东部。《明史·张辅传》:永乐四年(1406)征安南,“辅自新福移军三带州,造船图进取”。

  • 户撒长官司

    明正统间置,清雍正二年(1724)废。乾隆三十六年(1771)复置,属腾越厅。治所在今云南陇川县西北二十七里户撒。傣语“户”为上或头,“撒”为构皮树,意即构皮树林上方的寨子。民国废。

  • 女徒山

    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北八十里。《新唐书·地理志》永泰县:“有女徒山。”《寰宇记》卷82永泰县:女徒山“在县东二十五里。其山从阆州新井县界来。故老相传:昔有女徒千人于通泉县康督井配役,遇贼于此山,乃于山顶置

  • 马坡墟

    即今广西陆川县西北马坡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陆川县图:西北有马坡墟。

  • 温泉宫

    ①北魏行宫。有二: (1) 在今河北涿鹿县南桥山下。 《魏书·世祖纪》: 神䴥元年 (428),“八月, 东幸广宁, 临观温泉”。 神䴥三年 (430)春正月,“癸卯,行幸

  • 蛮城

    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北荡泽河畔。《水经·滍水注》: 波水 “出霍阳西川大岭东谷,……其水又南径蛮城下,盖蛮别邑也”。

  • 青丝井营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涛墟之西。《清一统志·永州府二》: 青丝井营 “在江华县南,接富川县龙窝村界。设把总戍守”。

  • 黄塘墟

    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大潮镇。清光绪 《茂名县志》 卷2: 县治北 “九十里黄塘墟”。

  • 高洛村

    在今河北涞水县东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义和团会集于此,烧毁本村教堂。在今河北省涞水县东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聚集此村,烧毁位于该村的天主教堂。

  • 荆水

    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水经· 潍水注》: “潍水又北径平昌故城 (在今诸城市西北)东,荆水注之。水出县南荆山阜,东北流径平昌县故城东……又东北注于潍。” 《元和志》 卷 11 引《三齐记》 曰: “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