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水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沾益州。治所在易陬龙城(今云南曲靖市北二十六里西平镇)。明永乐初废。
古县名。元置,治今云南省曲靖市北西平镇。属曲靖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废入沾益州。明时置税课使于此。《读史方舆纪要》:天启二年(1622年)“官兵讨沾益叛贼,自交水进,为贼所败”,即此。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沾益州。治所在易陬龙城(今云南曲靖市北二十六里西平镇)。明永乐初废。
古县名。元置,治今云南省曲靖市北西平镇。属曲靖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废入沾益州。明时置税课使于此。《读史方舆纪要》:天启二年(1622年)“官兵讨沾益叛贼,自交水进,为贼所败”,即此。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龙城县置,属徐州。治所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十里。大业初改为萧县。
在今江苏铜山县西南三十里。唐有任山馆。自宿州趋徐州,必度睢水,逾任山,为往来通道。《资治通鉴》:唐咸通九年(868),“初,朝廷闻庞勋自任山还趣宿州,遣高品康道伟赍敕书抚慰之。十一月,道伟至彭城,勋出
在今江西都昌县西七里。《清一统志·南康府一》:大矶山“悬崖百仞,长三里许。一名望仙山。顶有平石,可以眺远。山之瞭望台,旧为备湖巡兵屯聚处”。又称望仙山。在江西省都昌县西。海拔200米。顶有平石,可以眺
即今四川射洪县西南三十五里太乙镇。清光绪《射洪县志》卷2:观音阁场在“县(旧治在今金华镇)南七十五里”。1950年改置太乙乡。1984年改为太乙镇。(1)在湖南省溆浦县中北部。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3
又名斜岩、紫虚洞、重华岩。在今湖南宁远县南九疑瑶族乡境内。《方舆胜览》 卷24道州: 斜岩 “在县南二百余步 (里),古木苍烟,石田棋布,岩窦可二丈,其中深不可及……执炬而入,但见峻崖峭壁,寒泉寒风,
①在今安徽岳西县北境。原属霍山县,1936年成立岳西县时划入岳西县。《方舆纪要》 卷26霍山县: 铁炉山在 “县东南九十里。俗传仙人铸丹处。鼎炉之址犹存,今居民多于其下为铁冶,铸农具”。②在今云南昭通
春秋时齐邑。即今山东齐河县治。《左传》:宣公十四年 (前595),“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见晏桓子”。杜注: “桓子,晏婴父。” 《春秋地名考略》:“今济南府齐河县北有晏城,《志》 云,晏婴采邑也。”古
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宝元年(550),“任约进寇西阳、武昌。……邵陵王纶引齐兵未至,移营马栅,距西阳八十里”。
即今黑龙江穆棱县南下城子镇。为穆棱铁路的起点站。
本沙县地,即今福建三明市西南三元区。1938年设三元特种区。(1)在安徽省芜湖县东南部。面积63.8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蒲塘,人口480。镇以境内兰山北的三元冲而得名。相传此地曾有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