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尺道

五尺道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中原地区与西南各族间的联系而开筑的一条从蜀地通往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史记·西南夷列传》 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五尺道在郎州。颜师古云,其处险扼,故道才广五尺。如淳云,道广五尺。”五尺道即因道宽五尺而得名。从今四川宜宾市西南行,经高县、筠连,云南盐津、昭通、宣威,南抵曲靖。由此东通当时的夜郎,往西可达滇、昆明。此道为汉武帝时唐蒙所修治的通西南夷道和隋唐时代石门路的前身。


古道路名。北起今四川省宜宾市,南抵今云南省曲靖市。秦灭六国后为加强中原与西南各族间的联系,开筑的一条从今四川盆地通往云贵高原的重要通道。因道宽五尺得名。当即汉唐蒙所开凿的西南夷道和隋、唐石门道的前身。


猜你喜欢

  • 凤山墟

    即今江西新干县东北十八里风山。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6:新淦县北“城头又五里至风山”。

  • 南荡圩

    明弘治二年 (1489) 于丹阳湖筑,在今江苏高淳县西北。明弘治二年(1489年)围丹阳湖所筑,在今江苏省高淳县西北。

  • 月波井

    在今四川绵竹县东。《清一统志·绵州》:月波井“在绵竹县治东一里。汉严君平凿。每朝霞霁月,井中波纹荡漾,掩映交辉”。

  • 纲成

    即冈成。在今山东莘县西。《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续汉书·郡国志》 东郡阳平侯国有冈成亭。

  • 七门郡

    西魏置,属巴州。治所在江阳县(今四川江津市东北五十里顺江镇)。辖境相当今四川江津市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闵帝元年(557年,一作西魏)置,治江阳县(今重庆巴南区西南)。辖境约今巴南区和江津市

  • 白草洼

    在今陕西佳县西四十里。《方舆纪要》卷57葭州:白草洼“洼多蓄水,亦曰天池”。

  • 大信港

    即南浦。在今安徽芜湖市北东梁山南大信镇。《资治通鉴》:南朝宋孝建元年胡注:“南浦,其地则今之大信港也。”

  • 积翠山

    即今山西方山县东北方山。金贞祐四年(1216) 移方山县治此。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方山县东北。金贞祐四年(1216年)方山县移治于此。

  • 天籁阁

    在今浙江嘉兴市。系明项元汴藏书楼。《清一统志·嘉兴府一》:天籁阁“在秀水县。项元汴,号墨林。有铁琴,因以名阁”。又《嘉兴府二》:项元汴“工绘事,精于鉴赏,其所藏法书名画,极一时之盛,以天籁阁项墨林印记

  • 定夸 (誇) 山

    在今四川宜宾县西。《舆地纪胜》卷163叙州: 定夸山 “在宜宾县西百里。山坡荔枝连袤,多属廖氏。(黄) 山谷所赋 ‘廖致平家绿荔枝’即此山所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