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京

五京

①唐至德二年(757)改西京京兆府为中京,凤翔府为西京,成都府建号南京,合原有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共为五京。

②唐渤海国有五京: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东京城);东京龙泉府(今吉林珲春市西南半拉城子);西京鸭渌府(今朝鲜东北长城里);中京显德府(今吉林敦化市东南敖东城);南京南海府(今朝鲜咸兴)。

③契丹会同元年(938)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改南京为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升幽州为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即1012年又改为析津府,今北京市)。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增建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重熙十三年(1044)又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合称为五京。

④金自贞元元年(1153)定都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市)后,除中都外又以会宁府为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南白城子),辽阳府为东京(今辽宁辽阳市),大定府为北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大同府为西京(今山西大同市),开封府为南京(今河南开封市),合称五京。


(1)唐至德二载(757年)以西京京兆府为中京,凤翔府建号西京,成都府建号南京,及原有的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并称五京。(2)渤海自大仁秀(818—830年)后在其境内建有五京:上京龙泉府,中京显德府,东京龙原府,南京南海府,西京鸭渌府。(3)辽会同元年(938年)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南京为东京辽阳府,升幽州为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1012年〕改府名为析津),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增建中京大定府,重熙十三年(1044年)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合称五京。 (4)金贞元元年(1153年)定都于中都大兴府,与上京会宁府、东京辽阳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开封府合称五京。


猜你喜欢

  • 石耶洞长官司

    明洪武八年(1375)改石耶洞军民府置,属酉阳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七十里石耶场。清雍正十二年(1734)属黔彭厅。乾隆元年(1736)废。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治今重庆市

  • 斟灌

    在今山东寿光市东北四十里斟灌城里。《水经·巨洋水注》 引 《汲郡古文》: “相居斟灌。” 《左传·襄公四年》: 魏绛曰,寒浞 “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杜注: “二国,夏同姓诸侯,仲康之子后相所依

  • 泄水

    相当于今安徽霍邱县东之东汲河。《水经·泄水注》: “泄水出博安县,北过芍陂,西与沘水合,西北入于淮。”古水名。据《水经注·泄水》,自今安徽省六安市西南分沘水(今淠河)西北出,北过芍陂西,与沘水合,即今

  • 贞孝公主墓

    唐渤海国第三代文王大钦茂第四女夫妇合葬墓。在今吉林和龙市东北龙水乡龙头山上。北距中京显德府(今和龙西古城)十二里。该墓出土墓志载:贞孝公主死于文王大兴五十六年(792),终年36岁。于同年“陪葬于染谷

  • 火烟驿

    明置,在今广西横县西、郁江北岸。《方舆纪要》卷110永淳县:火烟驿在“县南六十里。水驿也。旧名罗帏站,明初改今名”。

  • 南住山

    在今浙江兰溪市南。《方舆纪要》 卷93兰溪市: 南住山在 “县南十五里。祝穆云: 其山自闽中迤逦而来,至此截然而住,因名”。

  • 华阴山

    在今湖南临武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临武县“罗城山”条下:华阴山“跨蓝山县界。高秀如华岳,因名”。

  • 青塞特奇勒图盟

    又称青色哲勒图盟。清代蒙古诸盟之一。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舍棱因清军平定准噶尔,逃至伏尔加河投土尔扈特部渥巴锡。乾隆三十六年 (1771) 返回伊犁内附,安置在科布多,编为左右两旗,附新和硕特一旗,

  • 汙城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十五里。《续汉书·郡国志》:邺县“有汙城”。《水经·浊漳水注》:汙水“出武安县山,东南流径汙城北”。即此。城临汙水,故名。

  • 阁院寺

    又称阁院禅林。俗称大寺。在今河北涞源县城内西北隅。《清一统志·易州》: 阁院禅林 “在广昌县 (今涞源县) 治北街。俗名大寺。东汉时创建。唐尉迟恭重修。有碑记”。又称阁院禅林寺,俗称大寺。在河北省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