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郡
北周置,属宜州。治所在云阳县(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四十里长街村)。辖境相当今陕西泾阳县北部及淳化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
北周置,治云阳县(今泾阳县西北)。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泾阳县西部地区。属宜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北周置,属宜州。治所在云阳县(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四十里长街村)。辖境相当今陕西泾阳县北部及淳化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
北周置,治云阳县(今泾阳县西北)。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泾阳县西部地区。属宜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亦名丽山、丽戎之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周幽王死于山下。秦始皇亦葬此。其麓有温泉,唐明皇屡幸之,置温泉宫,后改名华清宫。《唐书·地理志》: “天宝元年,更骊山曰会昌。七载更会昌山曰昭应山,后复名骊山。
西汉置,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深泽县东南二十七里故城。东汉属安平国。西晋属博陵国。北魏改为深泽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深泽县东南。属涿郡。北魏改名深泽县。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置,治所在安丰县(今安徽寿县南安丰铺)。乾道三年(1176)移治寿春县(今寿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寿县、霍邱、六安等县市地。元改为安丰路。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置,治安丰
①泛指华夏东部。《尚书·微子之命》:“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宋蔡沈《传》:“宋亳在东,故曰东夏。”②指中国东部地区。《后汉书·袁绍传》:建安五年(200),移檄州郡曰:“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
元泰定四年 (1327) 置,属顺宁府。治所在今云南云县。明洪武十五年 (1382) 废。元泰定四年(1327年)置,治今云南省云县境。属顺宁府。辖境相当今云南省云县。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废。
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东阳镇南,西临嘉陵江,清道光 《江北厅志》 卷2: 黄葛树 “去城九十五里”。
在今陕西西安市三学街。原文庙所在地。北宋元祐二年(1087)为保存唐开成年间镌刻的《十三经》而建,历代都有增添,清初始称“碑林”。现有七个陈列室、六个游廊和一个碑亭,共展出碑石墓志一千多块,荟萃自汉迄
①北宋置,属银城县。在今陕西神木县南。金改属葭州。后废。②北宋崇宁三年 (1104) 改南达堡置,属河州。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南。《宋史·地理志》河州: 通津堡 “东至安疆砦四十五里,西至大通城
元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改黄州路置,属湖广布政使司。治所在黄冈县 (今湖北黄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北黄州、武穴、麻城三市及黄陂、红安、大悟、罗田、新洲、浠水、蕲春、黄梅等县地。清属湖北省。雍
唐武德四年 (621) 于故猛陵县置,属藤州。治所在今广西苍梧县西北五十里人和镇孟陵。贞观八年 (634) 属梧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入苍梧县。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猛陵县置,治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