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母山
①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南。《寰宇记》卷128钟离县:云母山“一名濠上山。在州东南三十里。按《神仙传》云:云母,彭祖服食之时,人共传采于此山。今或有道者采取而已”。
②在今广东增城县东北。《寰宇记》卷157广州南海县:云母山“在增城县东七十里。山出云母。《续南越志》云:唐天后朝,增城县有何氏女服云母粉,得道于罗浮山。因所出名之”。《清一统志·广州府》:云母山“即罗浮之支垅也”。
①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南。《寰宇记》卷128钟离县:云母山“一名濠上山。在州东南三十里。按《神仙传》云:云母,彭祖服食之时,人共传采于此山。今或有道者采取而已”。
②在今广东增城县东北。《寰宇记》卷157广州南海县:云母山“在增城县东七十里。山出云母。《续南越志》云:唐天后朝,增城县有何氏女服云母粉,得道于罗浮山。因所出名之”。《清一统志·广州府》:云母山“即罗浮之支垅也”。
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二十八里。村中有清泉寺。相传元末华云隐居于此,故名华家寺。后讹为华甲寺。此地发现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
即唐徕渠。在今宁夏北部黄河西岸。明嘉靖《宁夏新志》 卷1: 唐渠 “自汉渠口之西凿引黄河流,绕城西逶迤而北,余波亦入于河,延袤四百里。其支流陡口大小八百八处”。即“唐徕渠”。
即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五峰岩。《明一统志》卷17广德州:五花岩山“在州城北七十里。横列五峰,高三百丈许。最高峰顶有白佛祠,石壁上刊天宝年号”。
即今河北滦平县东南五十里三道梁乡。清于此设镇。
一作三品山或三岩山。在今甘肃陇西县西七里。《清一统志·巩昌府一》:三品石山“俗名安家山。脉自岷岭蜿蜒而来,其上宽平可耕。山腹有三巨石,参列如品字。西、渭二河交会其前。县之主山也。山麓有歧路,西北通狄道
一作隆子。即今西藏隆子县。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2作“仑孜”。
北宋崇宁三年(1104)以丁令谷置,属积石军。在今青海贵德县北。后废。
清光绪八年(1882)改五常堡置,属吉林将军。治所在欢喜岭(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因有仁、义、礼、智、信五个城门,故取以为名。宣统元年(1909)升为五常府。清光绪八年(1882年)置,治今黑龙江省五常
一名高氏山。即今山西浑源县南七里翠屏山。《山海经·北次三经》: “高是之山,滋水出焉,南流注于滹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条。滱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水经·滱水》: “滱水出代郡灵丘县高氏山。”
在今广东梅县西北。《元丰九域志》 卷9:梅州程乡县有程江。《舆地纪胜》 卷102梅州: 程江“在州之西北七十里。自义化涤源,浮于石坑,达于程源,历安仁归城南而会宁昌、长乐二江,以赴海焉。盖因程皎姓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