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九江

九江

尚书·禹贡》荆州:“九江孔殷。”“九江纳锡大龟”。后人对其所在地解释有三说: (1) 《汉书·地理志》 寻阳:“《禹贡》九江在南,皆东合为大江。”是说九江在汉寻阳境内,即今湖北广济、黄梅一带。汉、唐诸儒多主此说,但对九江的江源又岐见不一:《汉书·地理志》 注引应劭曰:“江自寻阳分为九。”郭璞《江赋》:“流九派乎浔阳。”《尚书伪孔传》:“江于荆州界分为九道。”都认为源自大江,派分为九。《尚书正义》引郑氏则认为九江各自别源,出自山溪。《经典释文》引六朝人《浔阳记》、《缘江图》,并列举九江名目,而二书互有出入。(2)《晋太康地记》:“九江,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入彭蠡也。”这是汉人别说,以注入彭蠡(今鄱阳湖)的湖汉水(今赣江)及其八大支流合称九江。(3)宋人胡旦、朱熹、蔡沈等皆以注入洞庭湖的沅、湘等水为九江。各家所举名目也不尽相同。《禹贡》下文导山、导水二章都提到“过九江”,其地望在大江北岸。故三说中以第一说比较符合于原义。寻阳在汉代虽属扬州西境,于《禹贡》应属荆州东境。


尚书·禹贡》荆州:“九江孔殷”,“九江纳锡大龟。”后人对九江的解释有三:(1)《汉书·地理志》庐江郡寻阳:“《禹贡》九江在南,皆东合为大江。”这是说九江在寻阳县境内,即今湖北省武穴市、黄梅县一带。汉唐学者一般皆主其说。但对九江源流则说法不一:《汉书注》引应劭、郭璞《山海经注》、《尚书伪孔传》都认为大江至此,分为九道。《尚书·正义》引郑氏则认为九江出自山溪,各自别源,下流合于大江。《经典释文》引六朝人《寻阳地记》、《缘江图》,并列九江之目,然两书互有出入。(2)《晋太康地记》:“九江,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入彭蠡泽也。”此为汉人别说,以入彭蠡(今鄱阳湖)的湖汉水(今赣江)及其八大支流合称九江。(3)宋人胡旦、晁以道、曾彦和、朱熹、蔡沈等皆以为沅、湘等九水汇入洞庭湖为九江。故云:“九江即洞庭也。”(蔡沈《书经集传》)然各家所举之九水名目也不尽同。按《禹贡》导山、导水两章都提到“过九江”,其地望在大江北岸,故三说中以第一说比较符合原义。寻阳在汉代虽地属扬州西境,于《禹贡》应属荆州东境。


猜你喜欢

  • 承云 (雲) 山

    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北十八里。《魏书· 地形志》 荥阳郡密县: “有承云山。” 《清一统志 · 开封府一》: “山有石穴,云从此起,故名。”

  • 汤周山

    在今江西万载县西。《寰宇记》卷109袁州万载县:汤周山“在县西三十里。古老相传晋安帝时汤、周二仙修道之所”。

  • 龙尾城

    唐南诏置,在今云南大理市区下关,西洱河北岸的旧城。唐樊绰《蛮书》卷5:“龙尾城,阁罗凤所筑。蒙抱玷苍南麓数里,城门临洱水下。河上桥长百余步。过桥分三路,直南蒙舍路, 向西永昌路,向东白崖城路。”依山扼

  • 龙城驿

    在今江西彭泽县。《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彭泽县:龙城驿“在县治北半里。旧名彭泽水驿,洪武九年改今名”。清废。又名彭泽驿。在今江西省彭泽县北。明属彭泽县。

  • 姜源岭

    在今湖南平江县北。《方舆纪要》 卷77平江县: 姜源岭在 “县北三十里。驿道接通城县界”。

  • 穷石山

    一名兰门山。即今甘肃祁连山。《楚辞·离骚》:“夕归次于穷石。”《淮南子·墜形训》:“弱水出穷石。”

  • 元氏

    战国时赵元氏邑。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十五里。《史记·赵世家》: 孝成王十一年(前255):“城元氏。”《集解》:“《地理志》常山有元氏县。”古邑名。战国赵邑。在今河北省元氏县西北。《史记·赵世家》:赵孝

  • 兆雅镇

    即今四川泸县东北兆雅镇。清嘉庆《泸州志》卷2:赵雅镇场在“州东北三十里”。在四川省泸县中部偏东。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兆雅,人口 2900。清乾隆年间兴集,以明建兆雅公馆得名。1

  • 八里水铺

    即今贵州遵义县(南白镇)北八里水镇。清道光《遵义府志》卷6遵义县:八里水在“城南三十里”。

  • 四祖寺

    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三十里。《清一统志·黄州府二》:四祖寺“在黄梅县西北双峰山,亦名正觉寺。唐武德间建。为四祖道信禅师道场”。今存唐毗卢塔、鲁班亭,元灵润桥,清四祖殿、慈云阁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