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亦名凌云大佛。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大佛寺左侧石崖山。唐开元元年(713)寺僧海通创建,至贞元十五年(799)剑南节度使韦皋完成。系一尊面对三江的弥勒坐佛,依山凿成。头枕山巅,足踏江流。高70.7米,肩宽24米。造型比例匀称协调,气势雄伟磅礴,仪态庄严慈祥,为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旧有楼阁覆盖,曰天宁阁,或称大佛阁、大像阁。《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大像阁“在凌云寺。唐开元中僧海通于渎江、沫水、濛水三江之合,悍流怒浪之滨,凿山为弥勒大像,逾三百六十尺,建七层阁以覆之,至韦皋时积十九年而工始毕。皋有大像记”。明末阁毁。右侧有“九曲栈道”石阶上下。两侧山岩有历代题刻和摩岩造像。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四川省乐山市东岷江东岸,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处。大佛为依凌云山栖鸾峰断崖凿成的一尊弥勒散跏趺坐像,故又名凌云大佛。《嘉州凌云寺大佛像》记载,大佛为唐开元元年(713年)名僧海通创建,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完成,工程进行了约九十年;上覆十三层重楼,名大像阁,宋易名天宁阁,明末圮毁。大佛头与山齐,脚踏大江,通高71米,头高14.7米、10米,肩宽24米,眼长3.3米,耳长7米。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上可置一圆桌,赤脚上可围坐百余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其右侧有凌云崖九曲栈道,沿崖迂回而下,可达江边。俗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佛像雍容大度,气魄雄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乐山大佛


猜你喜欢

  • 定南郡

    西魏改南安郡置,治所在安南县 (今河南叶县南)。北周废。东魏置,治定南县(今河南叶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叶县一带。北周降为县。

  • 颍陵

    一作隐陵。五代汉隐帝刘承祐陵。在今河南禹州市西五十里。《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 “葬于许州阳翟县之颍陵,祔神主于高祖之寝宫。” 《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 广顺元年 (951) 六月,“太常少卿

  • 钟 (鍾) 题

    在今甘肃临洮县西南。《三国志·蜀书 ·姜维传》: 延熙十八年 (255),魏雍州刺史王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却住钟题”。

  • 大安驿

    ①明洪武初改大安站置,属崇安县。即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大安。②明初改金牛驿置,即今陕西宁强县东北大安镇。《清一统志·汉中府》:大安驿“在沔县西南九十里。本名金牛驿。明初置。旧有驿丞,今裁。设有把总分防”

  • 靖远卫

    清初改靖虏卫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甘肃靖远县。雍正二年 (1724) 废。

  • 浪港山

    即今浙江舟山群岛东部海中浪岗山列岛。《清一统志·宁波府》: 浪港山 “在慈县西北七十里。观海卫城负焉。山南有矿穴,明嘉靖间立厂开取岩石,压死者无算,御史王绅奏止之”。今属岱山县。

  • 北栅口

    即今河北赤城县北一百二十里独石口北北栅子。为边门大口。明宣德中移开平卫于独石口,而口外多伦诺尔、开平城、土城子、张家口等均系独石分营防守,此口专司启闭,是与俄、蒙商贸要孔。区片名。在江苏省无锡市区中部

  • 张陶集

    即今河南息县东北四十里张陶乡。清郑元善《宦豫纪事》:“《擒徐升记》云:廖公率博参将、陈经历等会周刺史于张陶。”

  • 端门

    十六国前凉、后凉、北凉都城姑臧城 (今甘肃武威市城) 禁城的正门。《晋书· 吕纂载记》曰: 吕绍 “遣武贲中郎将吕开率其禁兵距战于端门”。

  • 泰宁县

    ①东魏兴和中侨置,为泰宁侨郡治。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北齐废。②北宋元祐元年 (1086) 改归化县置,属邵武军。治所即今福建泰宁县。明嘉靖 《邵武府志》 卷3载叶祖洽 《泰宁县改邑名记》: “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