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化县
南朝梁大同五年(539)置,属上隽郡。治所在今湖北通城县东南塘湖镇。隋开皇九年(589)废。
古县名。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年)置,治今湖北省通城县东南。属上雋郡。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废。
南朝梁大同五年(539)置,属上隽郡。治所在今湖北通城县东南塘湖镇。隋开皇九年(589)废。
古县名。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年)置,治今湖北省通城县东南。属上雋郡。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废。
明置,即今湖北阳新县西南五十六里星潭乡。
隋大业三年(607)改钦州置,治所在钦江县(今广西钦州市东北三十里)。辖境相当今广西钦州、防城港二市、灵山县及越南芒街一带。唐武德四年(621)复为钦州。隋大业初改钦州置,治钦江县(今广西钦州市东北钦
明筑,在今甘肃金塔县东南。《清一统志·肃州》: 金塔寺堡 “在州东北一百里,即明金塔寺城也”。
一称娄关、太平关。在今贵州遵义县北大楼山上。为黔北险关。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攻克此关,大败国民党军队。又称娄关、楼山关、太平关。在贵州省遵义市城区北,遵义、桐梓二县交界处。为大娄山重
在今陕西西乡县东五十里。《清一统志·汉中府一》:白沔峡“一名白面峡。汉水所经”。魏源《圣武记》卷10:嘉庆七年(1802)“贼(指白莲教徒)已改趋白沔峡,夜渡汉北,官军仅追歼其后队二百”。即此。
即今湖南津市市。《清一统志·澧州二》:津市,“顺治初,州尝寄治于此,有州判”。1950年于此置津市市。
①三国魏改右扶风置,属雍州。治所在槐里县(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麟游、乾县以西及秦岭以北地区。西晋泰始三年(267)迁治池阳县(今泾阳县西北)。其后辖境屡有增减。北魏初移治好畤县(今乾
又作八柏桥镇。即今江苏六合县东北三十里八百镇。明嘉靖《六合县志》卷1:“八百桥市在治东北三十里。”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六合县:“八百桥在东北三十里,跨滁河支流为市。”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北部、八百
在今河南获嘉县东。《史记·高祖本纪》:“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引兵临河,南飨军小修武南,欲复战。”即此。《水经·清水注》:“修武,故宁也,亦曰南阳矣……亦曰大修武。有小故称大。小修武在东。”
元置,属静江路。在今广西兴安县北灵渠北岸。明改为驿。元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北灵渠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