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农里
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北七十八里乐龙。清代为开化府所辖八里之一。彝语“乐”为石,“龙”为城,意即石城。
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北七十八里乐龙。清代为开化府所辖八里之一。彝语“乐”为石,“龙”为城,意即石城。
明置,属永和县。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四十五里黄河东岸铁罗关村。《方舆纪要》 卷41永和县: 铁罗关 “亦黄河渡口也,亦曰铁路关渡,路出陕西宜川县”。
在今四川巫溪县西。清道光 《夔州府志》卷6: 乾龙洞 “在县西一百里。两洞上下错列,高十余丈。上洞内极宽敞,可容数百人,一孔自天而下,明澈洞内。自洞中小穴持火而入,行二三里,洞穴错出,不敢复进。下洞狭
①唐天宝十三年 (754) 置,属廓州。驻地在百谷城 (今青海贵南县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廓州: 金天军 “其东南八十里百谷城有武宁军”。乾元元年 (758) 陷于吐蕃,废。②唐、五代方镇名。唐
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 置,在今新疆尉犁县东南。宣统 《新疆图志》 卷81 新平县: 英格可力驿 “有庄。光绪中叶设抚辑招徕局于此”。
即今河南淮滨县北十八里栏杆镇。旧属息县。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7: 咸丰七年 (1857)四月,“自古陈仓 (案: 应为固城仓) 至栏杆集数十里,贼踪略尽”。
20世纪30年代伪满改都山设治局置,属热河省。治所在大障子 (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1945年9月改为青龙县。
又名沟,俗称口。清置,属天津县。即今天津市北汉沟,接武清县界。清设把总驻守。
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古黄河南岸碻磝津。《北齐书·高阿那肱传》: “后主走度太行后,那肱以数千人投济州关,……及周将军尉迟迥至关,肱遂降。” 《寰宇记》 卷 13郓州卢县: “碻磝津在县北一里。后魏于此置
在今重庆市西,接璧山县界。民国《巴县志》卷1:“西山由南北迤入县境者为老关口,界三县,旧为成渝孔道,重庆第一关。”
即郢。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北纪南城。因位于楚国南境,故称南郢。即“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