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丫
即察雅。在今西藏察雅县东。原系乍丫呼图克图地,属驻藏大臣管辖。清宣统三年(1911)置乍丫理事官。1912年设察雅县。
即察雅。在今西藏察雅县东。原系乍丫呼图克图地,属驻藏大臣管辖。清宣统三年(1911)置乍丫理事官。1912年设察雅县。
元至顺二年(1331)置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景迈(今泰国北部清迈)。领蒙庆府、木安府、孟杰府及孟绢路,辖境约当今缅甸南垒河以南的景栋地区,泰国北部清莱府和清迈府等地。明洪武二十四
北宋元符二年(1099)改洒水平新砦置,属西安州。即今宁夏海原县。西夏称东牟会。
即今贵州毕节市东南梨树镇。《清一统志 ·大定府》 “阁鸦铺” 条: 府城西南又有 “梨树坪铺” 等皆戍守处。
亦作朱官县。三国吴赤乌五年 (242) 置,属朱崖郡。治所在今广东徐闻县南。南朝宋属合浦郡。南齐废。古县名。珠,又作朱。三国吴赤乌五年(242年)置,治今广东省徐闻县南。为珠崖郡治。晋及南朝宋属合浦郡
唐贞观二十一年 (647) 以铁勒斛薛部置,属燕然都护府。其地当在今蒙古国色楞格省东境哈拉河北。永徽元年 (650) 废,改置稽落州。
①在今陕西勉县西。《南齐书·魏虏传》:“伪安南将军、梁州刺史魏郡王元英十万余人通斜谷,寇南郑…… (萧) 懿先遣军主韩嵩等征僚,回军援州城,至黄牛川,为虏所破。”②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南。《寰宇记》 卷1
隋仁寿元年 (601) 改广昌县置,为昌州治。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元和志》 卷21枣阳县:“因枣阳村为名。” 大业初为舂陵郡治。唐属随州。南宋绍兴十二年 (1142) 升为枣阳军。元降为县,属襄阳路
战国楚邑,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北。《史记·楚世家》: 顷襄王十八年 (前281),楚人说王曰: “楚之故地汉中、析、郦,可得而复有也。”(郦zhí) 古邑名。战国楚邑。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北。《史记·楚世家
唐贞观六年(632)置,属羁縻冉州。治所在今四川黑水、红原县境。后废。
亦曰狼牙口。即今河北涞源县西南狼牙口。《元史·张柔传》: 太祖十三年 (1218),“国兵出紫荆口,柔率部逆战于狼牙岭,马蹶被执,遂以众降”。古山名。在今河北省唐县倒马关西南。《续资治通鉴》:金兴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