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水
①即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元和志》卷4夏州朔方县:乌水“出县黑涧,东注奢延水。本名黑水,避周太祖讳,改名乌水”。
②即今宁夏固原县南境之颉河(一说为今清水河)。《汉书·地理志》安定郡乌氏:“乌水出西,北入河。都卢山在西。莽曰乌亭。”都卢山即六盘山,乌水应在六盘山之东。
古水名。东晋、北魏时名黑水,北周避太祖宇文泰(字黑獭)讳改名乌水。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南无定河支流纳林河。唐大历十年(775年),夏州将荣宗破回纥军于此。
①即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元和志》卷4夏州朔方县:乌水“出县黑涧,东注奢延水。本名黑水,避周太祖讳,改名乌水”。
②即今宁夏固原县南境之颉河(一说为今清水河)。《汉书·地理志》安定郡乌氏:“乌水出西,北入河。都卢山在西。莽曰乌亭。”都卢山即六盘山,乌水应在六盘山之东。
古水名。东晋、北魏时名黑水,北周避太祖宇文泰(字黑獭)讳改名乌水。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南无定河支流纳林河。唐大历十年(775年),夏州将荣宗破回纥军于此。
北宋置,属乾宁军。在今天津市静海县西南子牙镇。《元丰九域志》 卷2: 乾宁军有“钓台” 寨。《清一统志 · 天津府二》 引 《静海县志》: “钓台砦,即今县西南子牙镇。”
即今陕西洛南县南五十里中干山。《水经·洛水注》: 武里水 “南出武里山”。即此。
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南大同乡更乐村老圩。《方舆纪要》卷109东兰州:“《土夷考》:宋时韦君朝者居文兰洞,为土夷长,传子晏闹。崇宁五年内附,置兰州,以晏闹知州事,世其职。”
亦名尸弃尼、识匿、瑟匿。都城在今塔吉克斯坦帕米尔西南喷赤河东岸舒格南。《新唐书·西域传》:识匿“初治苦汗城,后散居山谷。有大谷五,酋长自为治,谓之五识匿,地二千里,无五谷”。
西晋太康四年 (283) 改旬阳县置,属魏兴郡。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南朝宋复改旬阳县。西魏又改洵阳县,为洵阳郡治。隋属西城郡。唐属金州。元废。明洪武三年 (1370) 复置,属兴安州。移治今
即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街津口乡。清光绪《吉林全省地舆图》:临江州东北有改金集噶珊。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同江县:“县属改金口,距县市九十里。位于黑龙江右岸之支流改金河口。”
在今安徽岳西县南三十里。寨建于明末,地势险要。1930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此领导靖水寨农民暴动,建立工农民主政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靖水寨暴动在大别山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今湖南醴陵市东三十里。一名大山。又名王乔山。世传王乔曾炼丹于此。《续汉书·郡国志》 长沙郡醴陵县注引《荆州记》曰:“县东四十里有大山, 山有三石室,室中有石床、石臼。”
一作旺远镇。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南旺远。旧属福山县。民国 《福山县志稿》 卷1 《镇集》: 旺原集 “在县 (治今福山镇) 东南三十里”。
春秋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东门。《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前521),宋元公以华氏之乱欲出奔,厨人濮认为不可,鼓动全军抵抗。“公自扬门见之,下而巡之”,即此。春秋宋国都城商丘(即今河南商丘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