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邛郡

临邛郡

①西魏废帝二年 (553) 置,属邛州。治所在临邛县 (今四川邛崃市)。《方舆胜览》 卷56邛州: 临邛 “南接邛崃山,因名临邛”。隋开皇三年(583) 废。唐天宝元年 (742) 改邛州复置,治所仍在临邛县。辖境相当今四川邛崃、大邑、蒲江等市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邛州。

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雅州置,治所在严道县(今四川雅安市西)。辖境相当今四川雅安、荥经、汉源、天全、卢山、名山、蒲江、邛崃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 (618) 复改为雅州。


(1)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治临邛县(今四川邛崃市)。隋开皇初废。大业三年(607年)改雅州复置。治严道县(今雅安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雅安、邛崃、蒲江、名山、芦山、天全、荥经、汉源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为雅州。(2)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邛州为临邛郡。治临邛县(今四川邛崃市)。辖境同邛州。


猜你喜欢

  • 广宁站

    清置,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南。《清一统志·锦州府二》 “十三站”条下:广宁站“在广宁县南二十里”。

  • 召石山

    在今山东荣成市东北。《寰宇记》卷20文登县:“《三齐略记》云:始皇造石桥渡海观日出处。”清光绪《登州府志》谓召石山在成山之东。《山东通志》谓召石山与成山本为一山。

  • 新塘墟

    在今广东增城市西南新塘镇,南隔增江与东莞市为界。清时有主簿驻此。

  • 上高县

    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升上高场置,属筠州。治所即今江西上高县。《寰宇记》卷106上高县:“以地形高上,故曰上高。”宋属瑞州。元属瑞州路。明、清属瑞州府。民国初属江西庐陵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在

  • 平林关

    清置,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清一统志·德安府》:平林关“在随州东北上明乡。即古平林县地,当楚豫之交,最为扼要”。

  • 五眼井堡

    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四十五里五眼井村。《清一统志·宁武府》:五眼井堡“北至边墙三里,明崇祯十年筑,周百丈, 为外边内边之要枢”。在今山西省偏关县东北。明崇祯十年(1637年)筑。为当时外边内边之要枢。

  • 美高山

    亦名高山。即今宁夏隆德县东南米缸山。《山海经·西山经》: “又西北五十里高山……泾水出焉。” 《方舆纪要》 卷58隆德县 “襟山” 条下: “又美高山,在县东南二十里,山形耸秀,底堡水出于此。”即“米

  • 挞吉那国

    故地或以为在今印度半岛西部沙漠地区,或以为在今伊朗法尔斯省沿海塔黑里一带。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挞吉那,国居达里之地,即古之西域,山少而瘠,气候平热。”

  • 白泖浦

    又名白茅浦、白茆浦。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宋史·河渠志七》:“乾道初,平江守臣沈度、两浙漕臣陈弥作言:‘疏浚昆山、常熟界白茆等十浦,约用三百万余工。其所开港浦,并通彻大海。’”元、明时屡经浚治,清康熙二

  • 老子陵

    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楼观镇。《水经·渭水注》:就水“出南山就谷,北径大陵西,世谓之老子陵,……就水又北流注于渭”。《方舆纪要》卷53盩厔县:老子陵“在县东三十里。一名石楼山,又名楼观山。旧有尹先生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