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振郡
隋大业六年 (610) 置,治所在宁远县(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南部地。唐武德五年 (622) 改为振州。
隋大业六年(610年)置,治宁远县(今海南三亚市西北崖城镇)。辖今海南省三亚市一带。唐武德五年(622年)改为振州。
隋大业六年 (610) 置,治所在宁远县(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南部地。唐武德五年 (622) 改为振州。
隋大业六年(610年)置,治宁远县(今海南三亚市西北崖城镇)。辖今海南省三亚市一带。唐武德五年(622年)改为振州。
①东晋置,属建平郡。治所在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西北。《水经·江水注》:“袁山松曰:父老传言,原既流放,忽然暂归,乡人喜悦,因名曰归乡。”《宋书·州郡志》:归乡公相“按《太康地志》云,秭归有归乡,故夔
唐方镇名。咸通三年 (862) 分岭南节度使西部地置,治所在邕州 (今广西南宁市南二里郁江南岸)。辖境相当今广西大部及越南北部地区。后号建武军。唐方镇名。咸通三年(862年)分岭南节度使西部地置,治邕
北周保定二年 (562) 置,治所在黄土县(今陕西旬阳县东汉江南岸)。三年 (563) 废。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置,治黄土县(今陕西旬阳县东汉水南岸)。次年废。
即贝丘。在今山东博兴县南。《史记·齐太公世家》:“襄公游姑棼,遂猎沛丘。”《正义》:“《左传》云‘齐襄公田于贝丘,坠车伤足’,即此也。”即“贝丘”。
即外兴安岭。今俄罗斯阿穆尔州北部之斯塔诺夫山脉。清杨宾 《柳边纪略》 卷 1:“威伊克阿林,极东北大山也。上无树木,惟生青苔,厚常三四尺。康熙庚午与阿罗斯分国界,天子命镶蓝旗固山额真巴海等,分三道往视
①即武城。相传为吴王阖闾所筑,在今江苏昆山市西北武城村。《汉书·地理志》 会稽郡娄县: “有南武城。阖闾所起以候越。”②南越国都城。在今广东广州市。春秋战国时吴建。《初学记》 卷24引 《吴地记》 载
即今江苏高淳县西狮树乡。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高淳县西有 “狮树街镇”。
亦名高车岭。在今陕西商州市南二里。《水经·丹水注》: 丹水 “又东径高车岭南”。《太平御览》 卷43引 《高士传》 曰: “高车山上有四皓碑及祠,皆汉惠帝所立也。汉高后使张良诣南山迎四皓之处,因名高车
①即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泥溪乡。清道光《通江县志》 卷2: 泥溪场 “离城一百七十里”。1932年川陕省设赤化县泥溪市苏维埃驻此。1933—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赤北县治此。②即今四川宜宾县西北泥溪镇
亦作宝塞部。北宋大渡河南少数民族部落之一。在今四川冕宁县境。《宋史·蛮夷传四》: 黎州诸蛮 “保塞蛮,在州西南三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