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州

临州

①西魏废帝二年 (553) 置,治所在临江郡临江县 (今四川忠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忠县地。隋大业初废。义宁二年 (618) 复置,唐贞观八年(634) 改为忠州。

②唐开元二十年 (732) 置,治所在临潭县 (今甘肃卓尼县西洮河南岸)。二十七年 (739) 改为洮州。

③唐乾元元年 (758) 改狄道郡置,治所在狄道县 (今甘肃临洮县)。辖境相当今甘肃临洮、康乐等县地。宝应初废。

④蒙古中统三年 (1262) 升临泉县置,属太原路总管府。治所即今山西临县。辖境相当今山西临县地。大德九年 (1305) 属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 降为临县。


(1)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一说北周置),治临江县(今重庆忠县)。隋大业初废,义宁二年(618年)复置。唐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忠县、垫江、丰都、石柱等县。贞观八年(634年)改为忠州。(2)唐乾元元年(758年)改狄道郡置,治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省临洮县。宝应初年废。(3)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升临泉县置,治今山西省临县西。元至元十六年徙治今临县。辖境相当今临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临县。


猜你喜欢

  • 芝州

    一作芝忻州。唐贞观中置,治所在忻城县(今广西忻城县)。天宝元年(472)改为忻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芝州。辖境相当今广西忻城县及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部地。北宋为羁縻州,属宜州,庆历三年(1043)

  • 龙尾城

    唐南诏置,在今云南大理市区下关,西洱河北岸的旧城。唐樊绰《蛮书》卷5:“龙尾城,阁罗凤所筑。蒙抱玷苍南麓数里,城门临洱水下。河上桥长百余步。过桥分三路,直南蒙舍路, 向西永昌路,向东白崖城路。”依山扼

  • 南隆州

    唐武德六年 (623) 改隆州置,治所在隆平县 (今越南河山平省山西)。贞观元年 (627)废。

  • 禅梯岭

    在今陕西延川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57延川县: 禅梯岭 “嘉靖三十年,抚臣张珩言: 保安县石门镇、甘泉县野猪峡,与延川县禅梯岭,俱为套寇深入之路,比他镇为独重,可各筑一城守之,是也”。

  • 中江水

    即今四川中部沱江。《明史·地理志》 内江:“西有中江,即雒之异名。”

  • 宋子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赵县东北二十五里宋城村。《史记·燕召公世家》:燕王喜四年(前251),栗腹伐赵,“至宋子”。同书《刺客列传》:秦灭燕,“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正义》:“宋子故城在赵州

  • 黄亭

    ①一名黄池亭。即春秋时黄池邑。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二十二里三姓庄北。《春秋》: 哀公十三年 (前482),“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杜注:“陈留封丘南有黄亭,近济水。” 《续汉书·郡国志》:平丘 “有黄

  • 峨眉原

    在今山西永济市西。《方舆纪要》 卷41蒲州: 峨眉原 “在州东五里。自西而东,绵亘逶迤,跨临晋猗氏之境”。

  • 红罗山

    ①在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南。蒙古语名乌兰哈郎噶山。《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开平故卫:红罗山“明洪武三年李文忠败元兵于骆驼山,进克红罗山,遂次开平是也”。②又名红螺山。即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大虹螺山。《明史

  • 阿耆尼国

    即焉耆国。其国都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城子旧城。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1:阿耆尼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六七里,四面据山,道险易守。泉流交带,引水为田”。又作焉耆国。西域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