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角山
①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北水洞乡境,与孤云山相近。《舆地纪胜》卷187巴州:两角山“在难江县北九十里。王子韶诗云:孤云两角, 去天一握”。《明史·地理志》:南江县“北有两角山”。
②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南。《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两角山“孤连山相连,绝顶高而两峰。古语云,孤云两角,去天一握”。
①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北水洞乡境,与孤云山相近。《舆地纪胜》卷187巴州:两角山“在难江县北九十里。王子韶诗云:孤云两角, 去天一握”。《明史·地理志》:南江县“北有两角山”。
②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南。《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两角山“孤连山相连,绝顶高而两峰。古语云,孤云两角,去天一握”。
元置,为水站。即今湖南常宁县东北柏坊镇。元置,即今湖南省常宁市东北柏坊。明时改柏坊驿。
亦名哨楼山。在今四川筠连县东南镇舟镇(正州场)。清同治《高县志》卷11:正州隘“在县南一百九十里定边乡。上通沐柔三十里,下至筠连平安堡五十里。明设卫控扼, 国朝裁置塘”。光绪《叙州府志》卷13:同治元
在今贵州黔西县北。《明史·贵州土司传》:天启三年(1623),王三善“率兵直入大方,奢社辉、安位焚其巢,窜火灼堡”,即此。《清一统志·大定府》:火灼堡“水西巢穴也。亦谓之灼城。或讹为火著”。在今贵州省
春秋陈国夏氏邑。在今河南西华县西南。《诗经· 陈风 · 株林》: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寰宇记》 卷 10西华县: “夏亭城在县西南三十里。……今城北五里有株林。即夏氏邑,一名华亭。”古邑名。春秋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泰安市南大洪沟一带。《春秋》:昭公八年(前534),“秋,蒐于红”。即此。古邑名。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北。《春秋》昭公八年(前534年):“蒐于红。”即此。
亦作凯过河。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之梅江 (秀山河)。《明史·地理志》 邑梅洞长官司: “北有凯歌河,一名买赛河,从贵州平头著可司流入,东入酉阳司界。”
一名绿鸭山。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三十五里。《明一统志》 卷84梧州府: 绿鵶山,“州人于此淘取青黄泥,炼成铁,铸为锅”。
即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西二十里鱼市镇。《方舆纪要》 卷81沅州西一百二十里有 “鲇鱼站堡”。
即卓克采长官司。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南卓克基乡西索村。
在今河北隆尧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5唐山县:光泰冈“在县(按治所在今隆尧县西南尧山乡)西二里。广一里,袤数里。相传光武破李育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