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两京

两京

①指东汉首都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和西汉旧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②唐显庆二年(657)以后,称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和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为两京。

③北宋以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和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为两京。《宋史·太宗纪》:“减两京诸州系囚。”

④明永乐以后,以京师顺天府与南京应天府为“两京”。


(1)东汉时“两京”指首都雒阳和西汉旧都长安而言。张衡有《两京赋》。后又以“两京”为两汉的代称。《陈书·沈不害传》:“故东胶西序,事隆乎三代;环林璧水,业盛于两京。”(2)唐显庆二年(657年)以后,合称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为“两京”。《资治通鉴》:至德二载(757年),“郭子仪以河东居两京之间,得河东则两京可图”。唐韦述有《两京新记》。(3)宋以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为“两京”。《宋史·太宗纪》:雍熙三年(986年)九月丙寅朔,“减两京诸州系囚流以下一等,杖罪释之”。(4)明永乐以后,以京师顺天府与南京应天府为“两京”。


猜你喜欢

  • 平羌郡

    北周保定元年(561)置,属嘉州。治所在平羌县(今四川乐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乐山、峨眉山二市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治平羌县(今四川乐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乐山市一

  • 猛撒

    即今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东北六十二里勐撒。明、清时与猛缅、猛猛合称 “三猛”,设土巡检司,属孟缅长官司。《方舆纪要》 卷119孟缅长官司:“猛撒最弱,近折而入耿马矣。” 傣语 “猛” 为地方,“撒” 为

  • 铜山监

    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置,属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五十里广福镇 (旧名铜山寺)。《新唐书· 地理志》 梓州铜山县: “南可象山,西北私镕山,皆产铜,贞观二十三年置铸钱官。”上元三年 (67

  • 破羌川

    在今青海乐都县东。《水经·河水注》:湟水 “东径破羌县故城南…… 《十三州志》 曰: 湟水河在南门前东过。六谷水自南,破羌川自北,左右翼注湟水”。

  • 石城津

    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境。《十六国春秋辑补》卷34:前秦伐凉军于西河,“俄而梁熙王统等, 自青石津,攻其将梁粲于河会城,陷之。苟苌济自石城津,与梁熙等会攻缠缩城”。即此。在今甘肃省兰州市西北黄河上。东晋太元

  • 思诚州

    ①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思城乡。宋属邕州左江道。元属太平路。明洪武初改为思城州。②亦作思城州、恩城州。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平果县北榜墟镇南。北宋改为思城州。

  • 乞勒尼卫

    明永乐七年(1409)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西喜鲁林古城。后废。明永乐七年(1409年)置,治今黑龙江省抚远县西喜鲁林。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 洪涛山

    ①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四十里。《清一统志·朔平府》: 洪涛山 “在朔州马邑乡西北十里,桑干水出焉”。②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6桐城县: 洪涛山在 “县东北四十里。山高广,每大雨,则水下流

  • 三边

    ①幽、并、梁三州的合称。《小学绀珠》:“三边,幽、并、梁三州也。”②明自正统以后,瓦剌经常由偏关渡黄河以掠晋疆,特设重臣提督三边以卫畿辅。三边即榆林、甘肃、宁夏三镇的合称。明代北边的延绥、甘肃、宁夏三

  • 且志国

    指且末国。在今新疆且末县西南。《三国志·魏书·东夷传》 裴注引《魏略·西戎传》:“南道西行,且志国、小宛国、精绝国、楼兰国皆并属鄯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