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洛郡
西魏置,属利州。治所在东洛城(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西北四十里)。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元市西南部地。北周废入平兴郡。
西魏置,治东洛县(今四川广元市西南)。北周废。
西魏置,属利州。治所在东洛城(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西北四十里)。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元市西南部地。北周废入平兴郡。
西魏置,治东洛县(今四川广元市西南)。北周废。
即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四把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天河县图:东南有四八墟。
在今山西临汾市南五里尧庙村。《资治通鉴》:五代梁开平三年(909),“河东兵寇晋州,抄掠至尧祠而去”。胡三省注:“尧都平阳,有祠在汾城东十里东原上。”即此。
1933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通江县析置,治毛浴镇(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毛裕乡)。1935年2月废。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3年由四川省通江县中心地带析置,治毛浴镇。1935年红军北上后撤销。
在今江苏涟水县东北百里。《方舆纪要》卷22安东县引《舆程记》:“由县东北三十里至金城镇,又四十里为对江口,又三十里为白头关,由陆路趣海州之道也。”
即钟繇坞。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南十四里中王村。《水经·济水注》: “湨水又东径钟繇坞北,世谓之钟公垒。”
①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接江西铅山县界。《清一统志·建宁府》: 桐木关 “在崇安县西一百二十里。南通邵武府光泽县,西通江西铅山县黄柏坂”。②即今江西铅山县南桐木关,与福建武夷山市接界。《清一统志·广信
在今福建明溪县东南珩溪。《方舆纪要》 卷98归化县: “珩溪在县东南。上源接明溪,中有石,沿渚夹峙里许,水从中出,谓之门槛石。”
亦作火站。即今塔吉克斯坦苦盏。《明史·西域传》:坤城“奉贡通名天朝者”有火占。
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张寨乡司坡村。《寰宇记》卷2:“隋开皇十六年于妇姑城置匡城县。”北宋改置长垣县于此。明初徙废。
①又名飞龙山。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寰宇记》 卷61镇州获鹿县: “飞龙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一名封龙山。” 《清一统志·正定府一》: 封龙山,“ 《旧志》: 山势如伏龙欲飞状,峰峦泉石,回环错列,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