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平县

东平县

①唐贞元四年(788)改宿城县置,属郓州。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大和四年(830)改为天平县。

②辽太祖以东平寨置,为同州治。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南四十里中固镇。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为铜山县。

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属海龙府。治所在大度川(今吉林辉南县东南七十里抚民镇)。后迁治今东丰县。1914年改为东丰县。

④1913年降东平州置,属山东东临道。治所即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州城镇。1925年属泰安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82年迁今治东平镇。


(1)古县名。辽置,治今辽宁省开原市南。为同州治。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更名铜山县。(2)古旧县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于东围场大度川地置,治今吉林省东丰县。属海龙府。1914年因与山东东平县重名,以该地旧名东流水,当时与西十县同时放荒,故改名东丰县。(3)今县名。在山东省西南部。属泰安市。面积 1341 平方千米。人口77万。辖8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东平镇。秦置须昌(治今埠子坡村)、无盐(治今无盐村)等县,同属薛郡。西汉置东平国,名取《尚书·禹贡》“东原底平”之意,治无盐县。东汉因之。北齐废须昌县入无盐县,并改无盐县为须昌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徙须昌县还旧治,原无盐县地改置宿城县,同属郓州。唐贞观八年(634年)徙郓州治须昌。贞元四年(788年)改宿城县为东平县,徙入州城。太和四年(830年)改为天平县。六年省入须昌县。五代唐改须昌县为须城县。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河决郓州王陵埽,侵迫州城,乃徙州城于今州城镇,须城治所随迁。宣和元年(1119年)改郓州为东平府。元至元九年(1272年)改为东平路。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复为东平府。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为东平州,省须城入之,属济宁府。十八年改属兖州府。清属泰安府。1913年废州置县,属济西道(次年改称东临道)。1925年属泰安道,1928年直属省。1939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属泰西专区。1946年属冀鲁豫行政区第二专区,1948年属鲁中南行政区第七专区。1950年属泰安专区。1958年平阴县并入。1960年析置平阴县,东平县撤销。1961年复置东平县,属泰安专区。1967年属泰安地区。1982年县治自州城镇迁此。1985年属泰安市。地处鲁西南平原东北低槽和鲁中山区的西南边缘丘陵。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甘薯、大豆、棉花、花生、谷子、杂粮、蔬菜为主。工业有化工、纺织、机械、酿造、造纸、工艺美术、食品加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等。105、220国道和072省道贯穿县境南北。水运以黄河运输为主,沿黄河可上航至河南省刘庄,下航至黄河入海口。名胜古迹有腊山、白佛山石窟。“黄石悬崖”、“龙山圣井”、“月岩爆雪”、“稻蒲荷香”等著名古八景,至今风采犹存。


猜你喜欢

  • 安贵县

    西魏改定阳县置,为款州治。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三十里安居镇。后为溳水郡治。隋大业初属汉东郡。唐武德五年(622)废。古县名。西魏改定阳县置,治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属随州。隋属汉东郡。唐武德四年(62

  • 三元街

    即今福建三明市西南三元区。清《乾隆内府舆图》:沙县西南有三元街。

  • ?哩干国

    即美利坚的旧译。 今美国。 清谢清高《海录》: “��里干国即美国, 在英吉利西。 由散爹里西少北约二月,由英吉利西行约旬日可到,疆域广袤。原为英吉利所分封,今自为一国,风

  • 滏水

    上游即今河北磁县滏阳河,下游西汉时东北至今肥乡县西入漳水,北魏前改在古邺城 (今临漳县西南) 东入漳。左思 《魏都赋》 “北临漳滏”,即此。元、明后改流成为今滏阳河。古水名。上游即今河北省磁县滏阳河,

  • 尚河

    雅鲁藏布江支流。即今西藏南木林县东南香曲。上游娘热曲和仁堆曲汇流后,称尚河。清乾隆《卫藏通志》 卷3: 雅鲁藏布 “江水又东北,有尚河自北来会,水亦曰商河。源出西北绛札拉山,东南流,有造索克布山水西来

  • 永镇关

    在今云南云县南五十里。《清一统志·顺宁府》:永镇关“在云州南五十里,为往来各土司路。前有四十八道水,深箐茂林,五六十里皆阴翳泥淖。明于此设关,有堡城门,委员戍守,为边隅重地”。

  • 江夏郡

    ①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治所在西陵县(今湖北新洲县西二里)。《汉书·地理志》 注:“应劭曰:沔水自江别,至南郡华容为夏水,过郡入江故曰江夏。”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市、潜江市、嘉鱼县、蒲圻市以东,红

  • 峙头

    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埭头。明洪武二十年(1387) 置巡司于此,后废。《明通鉴》: 嘉靖四十二年 (1563) 二月,“福建兴化府倭结寨于峙头,与都指挥欧阳深相距,久之不出”,即此。清时为峙头镇。即今福

  • 图斯库勒

    一名特穆尔图淖尔、图斯池。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26: 图斯库勒 “东西四百余里,南北二百里。周广六百余里。四围之水,咸汇于此”。

  • 梓潼水

    即今四川梓潼、盐亭、射洪等县境之潼江、梓江。《水经· 梓潼水》: “梓潼水出其县北界,西南入于涪,又西南至小广魏南入于垫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