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安岭
即小兴安岭。在今黑龙江省中部和北部。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3:东兴安岭山脉“绵亘于江省之东部, 自西北而东南,其北端接于伊勒呼里山脉……迤东南为布伦山,亦称小兴安岭。此山北流之水入黑龙江,南流之水入松花江,东流之水入嫩江,盖三大川之分岭也”。
即“小兴安岭”。
即小兴安岭。在今黑龙江省中部和北部。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3:东兴安岭山脉“绵亘于江省之东部, 自西北而东南,其北端接于伊勒呼里山脉……迤东南为布伦山,亦称小兴安岭。此山北流之水入黑龙江,南流之水入松花江,东流之水入嫩江,盖三大川之分岭也”。
即“小兴安岭”。
金置,属河阳县。即今河南孟县北二十里罗状村。
一名河埠桥。即今江西临川市南五十里河埠乡。清同治 《临川县志》 卷1下: 九十八都有河埠墟。
在今江苏金坛市西北。《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慈战败被执,“策即解缚,捉其手曰: ‘宁识神亭时邪?’”裴注: “ 《吴历》 云: 慈于神亭战败,为策所执。” 《元和志》 卷25延陵县: “古神亭,
即今广东揭东县东南炮台镇。旧属揭阳县,清设巡司于此。
又作军阳山。在今江西弋阳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一》:军阳山“在弋阳县南三十里。《县志》:唐贞元中产银铁,乾符后不复产。亦名君阳,唐李翔有《信州君阳山》诗”。古山名。又称军阳山。在今江西省弋阳县南。唐
北齐置,属西汾州。治所在昌化县(今山西离石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离石县地。北周建德六年(577)改离石郡。北齐置,治离石镇(天保三年〔552年〕改为昌化县,今山西吕梁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吕梁、柳林、中
即今宁夏西吉县东北沙沟乡。沙沟拱北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丛葬数千家。1920年海原大地震时,哲赫忍耶门宦第七代教主马元璋罹难,初葬于此。(1)古水名。又名中川水。即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境内沙河。南朝宋大明
唐天宝元年(742)改妫州置,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旧怀来(已没入官厅水库)。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及怀来、赤城、崇礼、张北、怀安、涿鹿等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妫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妫州
即蒙古车臣汗部中右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塔木察格布拉格。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之仙峰寺。清光绪谭钟岳《峨山总图》有仙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