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清宫

上清宫

①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西北八里邙山翠云峰上。唐高宗乾封元年(666)追尊老子李耳为玄元皇帝,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诏令两京诸州置庙祭祀,故唐代称上清宫为玄元皇帝庙,又因避玄宗讳改称元元皇帝庙,或称太微宫。老子被后人追尊为太上老君,故又俗称老君庙。上清宫金元已废。明伊王(太祖第二十四子朱㰘)妃方氏捐资重修。嘉靖二十四年(1545)道士张玄慕又募钱修建,把梁柱、椽、瓦以铁铸,配殿覆盖琉璃瓦,故明代以后又称上清宫为铁瓦琉璃殿。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殿宇被毁。清代和民国初又予重修。

②在今安徽贵池市南清溪镇东端。为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于西晋永嘉年间自汉中移居龙虎山后所建。唐名真仙馆。宋大中祥符间改上清观,政和中敕改上清正一宫。清名太上清宫。现存部分为清代所建。有福地门、九曲巷、下马亭、午朝门、钟楼、龙虎仙峰、玉门殿、东隐院及元、明石刻等珍品。

③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之高台山上。为青城山道教主要宫观之一。始建于晋,五代前蜀王衍建行宫于此。《方舆胜览》卷55永康军:上清宫“在高台山丈人祠之侧,晋朝立宫于上,夜则神灯遍空。其东北有天师手植栗十七株”。南宋范成大、陆游均曾游览上清宫。范成大《吴船录》:“宫在峰顶,岷山数百峰,悉在栏槛下,如翠浪起伏,势皆东倾。”今宫为清建,左有鸳鸯井,右有麻姑池。顶为呼应亭, 日出、云海、神灯为上清宫三大自然景观。


又称上清观。在江西省贵溪市上清镇东端。为道教历代天师进行宗教活动场所,两大支派之一正一道著名道观。东汉张道陵后裔世居于此。传始建于西晋,初名传箓坛。唐会昌年间,敕建龙虎山道观,赐名真仙观,武宗亲书匾额。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始改名上清观。政和三年(1113年)升为“上清正一宫”。元至大三年(1310年)改称上清正一万寿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又改称太上清宫,简称上清宫。历经火灾兵毁,仅存元代大铜钟及部分碑刻。


猜你喜欢

  • 白帝庙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山(白帝城)。为祭祀公孙述之庙宇。始建年代不详。唐杜甫《上白帝城》诗云:“白帝空祠庙,孤云自往来。”据此唐已有祠庙。《方舆胜览》卷57夔州:白帝庙“旧州城内。有三石笋犹存。公孙

  • 安坪镇

    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南六十里长江南岸安坪乡。清光绪《续修奉节县志》卷4:“县南:安平驿距城六十里。”在湖南省辰溪县西南部。面积47.8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安坪,人口 2650。因明末王氏从

  • 乐道园

    在今四川仁寿县城东。《舆地纪胜》卷150隆州:乐道园“在州东凤门外。城中游赏惟此独盛。文与可有诗”。为宋丞相何㮚读书处。

  • 金岭驿

    即今山东淄博市东金岭镇。《旧五代史·梁书·朱珍传》: “兵至乾封,与淄人战于白草口,败之。青人以步骑二万,列三寨于金岭驿。” 即此。宋置金岭镇。

  • 龟兹镇

    唐安西四镇之一。贞观二十二年(648)置,在今新疆库车县。《旧唐书·西戎传·龟兹国):“太宗既破龟兹,移置安西都护府于其国城,以郭孝恪为都护,兼统于阗、疏勒、碎叶,谓之四镇。高宗嗣位,不欲广地劳人,复

  • 卑羽山

    即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危山。《史记·五帝本纪》 正义引 《括地志》: “三危山有三峰,故曰三危。俗亦名卑羽山。在沙州敦煌县东南三十里。”

  • 灵武台

    在今甘肃环县东北。《方舆纪要》卷57环县:灵武台“在县东北三里”。

  • 七山

    亦名戚山。在今江苏沛县西南三十里。《清一统志》称“县之镇山”。今因采石,山已不存。

  • 茫部路

    元至元二十二年 (1285) 于茫布部置茫部路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镇雄县北四十里芒部镇。辖境约当今云南镇雄、威信、彝良等县地。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为茫部府。

  • 门辟村

    在今广东潮阳市西北六十里。明洪武二年(1369)设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北。明洪武二年(1369年)于此置门辟巡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