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山
在今江西泰和县南。《南齐书·高逸传》:始兴人卢度“隐居西昌三顾山,鸟兽随之”。《清一统志·吉安府一》:三顾山“在泰和县南五十里,正当县治。三峰秀特如相顾状。下有洗马池,相传为郭子仪遗迹。……又宋徽宗时,萧楚隐居此山”。
在今江西泰和县南。《南齐书·高逸传》:始兴人卢度“隐居西昌三顾山,鸟兽随之”。《清一统志·吉安府一》:三顾山“在泰和县南五十里,正当县治。三峰秀特如相顾状。下有洗马池,相传为郭子仪遗迹。……又宋徽宗时,萧楚隐居此山”。
北宋熙宁六年 (1073) 置,属通远军。在今甘肃陇西县西南五十里。后改为镇。《宋史·宁宗纪》: 南宋嘉定十三年 (1220),安丙遣王仕信等伐金,“九月辛丑,王仕克盐川镇”。即此。金属定西县。元废。
在今陕西临潼县城南骊山西北麓。初名骊山汤。秦始皇于此砌石起宇,汉武帝又加修饰。后为历代帝王巡幸沐浴之所。唐时在华清宫内,故名华清池。杨贵妃曾浴于此。白居易《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①又名乡溪、昭君溪。在今湖北兴山、秭归二县东。《舆地纪胜》 卷74归州兴山县引 《元和志》 云: “其城南枕江,西带山,东临香溪水。” 《寰宇记》 卷148兴山县: 香溪 “在邑界,即王昭君所游处”。
又名大秦寺。唐贞观十二年 (638) 建。在今陕西西安市。会昌五年 (845) 毁。
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北三十六里苏撒坡。清设束色堡汛。“束色堡”彝语意为白彝土司居住的地方。即“束塞堡”。
在今安徽安庆市东北长风乡。《方舆纪要》卷26安庆府怀宁县:长风港“其上流为莲湖,湖汇大龙山溪涧水及江水支流而成。一名段塘。中多莲,引流为长风港,达桐城县之枞阳河入大江”。
①东汉永建四年 (129) 分上虞县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嵊县北三十八里三界镇。东晋时迁治今浙江上虞市南五十里曹娥江东岸。隋开皇九年 (589) 废。②南朝梁普通六年 (525) 置,为遂宁郡治。
俗称回音壁。在今北京天坛公园圜丘坛北。是放置圜丘祭祀神牌位之地。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改为今名。清乾隆十七年 (1752) 重建。有东西配庑各五间,存放圜丘祭祀的神牌。正殿
在今湖北麻城市东九十里。《舆地纪胜》卷49黄州: 春风岭 “在麻城县。岭多梅花,东坡自新息渡淮,由是岭”。
亦作兀提剌耳、讹答剌、斡脱剌儿、兀的剌儿。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帖木儿附近。《元史·太祖纪》: 十五年 (1221),“秋,攻斡脱罗儿城,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