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泉县

三泉县

①北魏正始中置,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以界内三泉山为名。后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为南安州治。八年(625)属利州。天宝元年(742)属兴元府,移治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北宋升为大安军。南宋绍兴三年(1133)徙治今宁强县北大安镇。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

②隋义宁二年(618)置,属弘化郡。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西桐川乡(党崾岘)。《元和志》卷3同川县:“分宁州之彭原县西南十五里三泉故城置三泉县”,因名。唐武德三年(620)改名同川县。

③唐贞观五年(631)置,属羁縻雅州。治所在今四川阿坝县东南境。后废。


古县名。(1)北魏正始中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东山嘉陵江畔。“以界内三泉山为名”(《太平寰宇记》)。后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天宝元年(742年)移治今陕西省宁强县西北阳平关镇。属梁州,兴元后属兴元府。北宋乾德三年(965年,一作五年)直属京师。至道二年(996年)于县置大安军,次年军废,仍直属京师。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复于县置大安军。元初为大安州治,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县入州。(2)隋义宁二年(618年)析彭原县置,治今甘肃省庆城县西桐川。属弘化郡。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同川县。


猜你喜欢

  • 象洞寨

    即今福建武平县东南象洞。《方舆纪要》 卷98武平县: 象洞寨在 “县东南百里,其地与潮、惠接界。相传尝产象于此。宋政和中置砦。嘉熙中,改为南尉司。元废。明初复置,改为巡司”。

  • 多伦尼托克安图土司

    即安图土司。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北安冲乡(拉则)。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中,有“住牧楚贡地方多洛尼托克南兔族”。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卷下:“七族(包

  • 茌港市

    即今江西南昌县 (莲塘镇) 东南茌港街。清同治 《南昌府志》 卷6: 茌港市 “距 (南昌) 城六十里。地临大河,上通抚、建,下达省会,地密人稠”。清末于此置水陆汛。

  • 夙沙

    即宿沙。《路史·后纪》 卷4注引《世本》:夙沙氏煮海为盐,炎帝之诸侯。

  • 尼布楚

    亦作泥朴处、尼布潮、尼布抽、尼布绰、你不楮。即今俄罗斯赤塔州东涅尔琴斯克。清《平定罗刹方略》卷4:索额图奏言:“尼布楚系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17世纪40年代被沙皇俄国侵占后,建筑城堡,作为东侵雅克萨

  • 安化关

    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四十五里。《明史·四川土司传》:景泰三年(1452),镇守松潘刑部左侍郎罗绮等奏:雪儿卜寨等“累年纠合于安化关劫掠”。

  • 杜尔伯特中后左旗

    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

  • 之溪

    即今贵州习水县、四川合江县境之习水河。《永乐大典》2218《泸州志》:之溪“在合江县。源出播南三百余里,至县西南曲流三折,状如之字,因名之溪”。《明史·地理志》 合江县:“北滨大江,西有之溪,北溪入焉

  • 富庶县

    辽开泰二年 (1013) 置,属大定府。治所在今辽宁建平县东。蒙古至元三年 (1266) 废。后复置,属大宁路。明初废。古县名。辽开泰二年(1013年)置,治今辽宁省建平县东公营子村,属大定府。蒙古至

  • 汪疃集

    即今山东文登市西北汪疃镇。清光绪《文登县志》卷3《坊市》:城北三十里曰汪疃集。1949—1952年为昆嵛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