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县
北魏置,属肆卢郡。治所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太平真君七年(446)废。
古县名。北魏置,治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因三会河而得名。属秀容郡。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入肆卢县。《魏书·太宗纪三》:泰常八年(423年),“幸三会屋侯泉”,即此。
北魏置,属肆卢郡。治所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太平真君七年(446)废。
古县名。北魏置,治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因三会河而得名。属秀容郡。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入肆卢县。《魏书·太宗纪三》:泰常八年(423年),“幸三会屋侯泉”,即此。
金承安二年 (1197) 以胡设务置,属全州。治所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北郊。三年 (1198) 属高州。泰和四年 (1204) 属大定府。元废。
①古名中陵川水。即今山西右玉县西之沧头河。源出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北,北流经右玉县西,出杀虎口,至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南入浑河。《明史·地理志二》 山西行都司: 定边卫 “东北有海子窊,兔毛川出焉,分为二,
即今湖北英山县东北二十八里杨柳湾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1: 同治三年(1864)九月,“陈大喜等窜英山以东芭茅街、杨柳湾诸处”。
从黑龙江宁年(今富裕县)向北至拉哈。全长48公里。为齐克铁路支线。1930年修建。是齐(齐齐哈尔)墨(墨尔根,今嫩江)铁路的一段。
明洪武三十年 (1397) 改铜鼓千户所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即今贵州锦屏县东南铜鼓乡。二年后废。建文四年 (1402) 复置,清雍正五年 (1727)改置锦屏县。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改铜鼓千户所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 (1162) 以孝宗曾封为建王,升建州置,治所在建安、瓯宁二县 (今福建建瓯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建瓯市以北的建溪流域及寿宁、周宁等县地。元至元十六年 (1279) 升为建宁路。明洪武
在今四川广安县西。《方舆纪要》卷68广安州:子仙山“在州西二十五里。山高秀,即秀屏山来脉也。《志》云:汉车骑将军冯绲之子得仙于此,因名。一名望子山”。
南齐置,属安昌郡。治所在今广西壮合浦县北境。梁、陈时废。古县名。南朝齐置。其地无考,一说约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北境。属安昌郡。南朝梁、陈时废。
即玉局观。在今四川成都市南。《资治通鉴》:后唐同光元年(923),“(前)蜀司天监言国有大灾。蜀主诏于玉局化设道场”。胡三省注:“玉局化在成都。”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前蜀设道
东晋永和八年(352)以三蜀流民置,属益州。治所在广都县(今四川双流县)。北周废。东晋永和中置,治广都县(今四川双流县)。属益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双流、新津等县地。北周时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