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七鲲身

七鲲身

在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南沿海一带。北起安平古堡故址(在一鲲身),南至二层行溪(即二仁溪)口,原由多处沙洲连续发展而成,地势起伏,有如鲸(鲲)背浮露水面,故名“鲲身”。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自打鼓山蜿蜒而亘西南,共结七堆土阜,有蛛丝马迹之象,如鲲鱼鼓浪然, 自一鲲身递至七鲲身,相距有十里许。”


在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南、高雄市西北沿海。本为沙洲,自东南向西北逶迤六十余里,断续联成七屿,相距各里许,势若贯珠,犹如鲲鱼鼓浪,故名。上多杂木,有泉甘美。北端一鲲身地最广,与鹿耳门遥对,控大员港出入口。二鲲身至七鲲身居者多渔户。19世纪后期港湾逐渐淤浅,遂与今台南市西部陆地连接。


猜你喜欢

  • 裕民洲

    在今江苏邗江县东南。《清史稿·地理志》 扬州府江都县: “大江西自六合历扬子入,东径七濠口……又东径裕民洲,为夹江,岐为二。又东为三江口,东南流,与江合。”

  • 胶东国

    秦亡后项羽封田市为胶东王,都即墨县(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六十里)。辖境相当今山东胶莱河以东地区。后为齐王田荣所灭,其地属齐。西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 复置胶东国,景帝时为参加叛乱的七国之一。景帝三年

  • 棉湖寨

    即今广东揭西县东棉湖镇。原属揭阳县,明置巡司于此。清时有县丞驻此。即今广东省揭西县东棉湖镇。明洪武三年(1370年)于此置湖口巡检司。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以揭阳县县丞驻此。

  • 阳邑县

    ①西汉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北二十里阳邑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废,景明二年(501)复置阳邑县。北周建德四年(575)移治白塔村,即今太谷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太谷县。②隋

  • 乌梅尖山

    在今安徽霍山县西北。《清一统志·六安州》: 乌梅尖山“在霍山县西北三十里。山有两峰,多产梅。北峰下有雷公洞,作雾即雨”。

  • 清远江

    即今四川成都市北府河。北宋黄休复 《茅亭客话》 卷8: “伪蜀王宗裕亦于北门清远江东,创一亭台榭池塘,骈植花竹泉石,萦绕流杯九曲,为当时之甲。” 《宋史·雷有终传》: 咸平三年 (1000),王均自升

  • 瓦云堡

    在今甘肃泾川县东五十里。《清一统志·泾州二》:瓦云驿“在州东五十里瓦云堡。有城,周二里有奇。有驿承。今裁,设外委”。

  • 青城县

    ①唐武德四年 (621) 析太湖县置,属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太湖县东上格城。七年 (624) 废入荆阳县。②唐开元十八年 (730) 改清城县置,属蜀州。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徐渡乡杜家墩子。以青城山

  • 五龙原

    亦名五陇阪。在今陕西彬县南。《元和志》卷3新平县:五龙原“在县南三里。原侧有五泉水,因名”。《资治通鉴》:唐武德七年(624),“世民与虏遇于豳州,勒兵将战。己卯,可汗帅万余骑奄至城西,陈于五陇阪”。

  • 海右

    泛指黄海、东海的近海地区。以在大海之右(西),故名。元置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治婺州路(今浙江金华市)。明置海右道,治济南府 (治今山东济南市)。泛指黄海、东海的近海地区,以其在大海之右(西),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