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七宝山

七宝山

①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南三十里,与无为县接界。《方舆胜览》卷48无为军:七宝山“在巢县。濡须山谓之东关,七宝山谓之西关”。《方舆纪要》卷26巢县:七宝山在“县东南三十里,与含山县界之濡须山对峙,相距十里。魏人筑西关于此,以拒吴处也”。

②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宋《淳祐临安志》卷8:“旧有七宝寺”,故名。《方舆纪要》卷90:七宝“即吴山西南面支峰也”。

③在今福建长汀县东南。宋置上宝场,采银锡,后废。明嘉靖《汀州府志》卷2 《山川》长汀县:七宝山“在县东南,出七宝,故名。下有上宝场。今废”。

④在今江西东乡县东。《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东乡县:七宝山在“县东十余里。旧常产银、铅,因名”。

⑤在今山东莒县北一百里。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5:七宝山“山出金银铜铁铅锡土,凡金银非此土不液,故曰七宝”。

⑥在今湖南浏阳市东。《方舆纪要》卷80浏阳县“大围山”条下:七宝山“其山产铅、铁矿,硼砂,青、胆二矾,土黄、吸针石,故名”。


古山名。(1)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区白马巷西、吴山南。以七宝寺得名。山顶有大观台。东麓有三茅宁寿观、白鹿泉,西麓有青霞洞等名胜地。(2)在今安徽省无为县东北,接含山县界。三国魏于此筑西关,隔濡须水与吴所筑濡须山上的东关相对。魏、晋、南北朝为兵争之地。(3)在今山东省莒县北约百里。出金、银、铜、铁、铅、锡、土,凡金、银非此土不液,故名七宝。(4)在今湖南省浏阳市东北。产铅、铁、硼砂、青矾、胆矾、土黄、碱石等七矿,故名七宝。明洪武中曾于此开设铁冶。(5)即“七岩山”。


猜你喜欢

  • 皂洼勒

    即今新疆墨玉县西南扎瓦乡。《清一统志·和阗》:皂洼勒台“又名哈喇哈什台,和阗底台西七十里”。

  • 龟湖

    在今江西南城县东。《明一统志》卷53建昌府:龟湖“在府城东五里。又名蟜湖。地钤云,龟湖冲破状元生。宋时水决龟湖,张渊微擢状元”。

  • 海门卫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治所即今浙江台州市。为浙东门户。清顺治十八年 (1661)裁。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东北海门。属浙江都司。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裁。

  • 咨马寨土司

    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 置,属松潘镇漳腊营。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大录乡西北芝麻村。后废。

  • 灵藏

    在今四川德格县西北俄支。《明史·西域传》:“赞善王者,灵藏僧也。”

  • 松汀山

    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17迁安县: 松汀山 “高六十余丈。巉岩壁立,峙沙河中。山腰有山洞,每洞可容二百人。土人结筏,缚梯而上,以避兵”。

  • 云中城

    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云中山上。《清一统志·绛州》 引《文中子》:“登云中之城,望龙门之阙。”即此。(1)战国赵武灵王筑。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东北。《元和郡县志》:“赵云中城,秦云中郡也。《史记》曰赵

  • 洟源城

    宋大理置,属善阐府。在今云南易门县南十里南庄。元改易门县。

  • 冕山桥后千户所

    明正统七年 (1442) 改冕山堡置,属宁番卫。治所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北冕山镇。清改为冕山营。

  • 玄武苑

    曹操时筑。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西。晋左思《魏都赋》曰:“苑以玄武,陪以幽林。缭垣开囿,观宇相临。硕果灌丛,围木竦寻。篁篠怀风,蒲陶结阴。”李贤注:“玄武苑,在邺城西。苑中有鱼梁、钓台、竹园、蒲陶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