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黑白分明

黑白分明

原意为黑色、白色区分明显;借此比喻是非、善恶区分得很清楚。 汤金钊(?-1856年),字敦甫,萧山(今浙江萧山县)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授编修。升礼部侍郎。清宣宗旻宁(道光帝)即位,汤金钊调吏部。皇帝命令各省查州、县不合理的陋规,明定限制。汤金钊上奏条陈,辨别是非,最后称:“要有好政绩,重要的是要能有一个好官,能得到一个好官,虽然征取赋税于民众而百姓还爱戴他,也不妨碍他的公正廉洁;如果得不到一个好官,虽然不征取于民众而百姓还嫉恨仇视他,怎能说他是公正廉洁的呢?因此有能力治理地方的官员不用严法,只有在总督、巡抚举动措施公正廉明,不然也不是严法所能限制得住的。”当时朝廷内外大臣也还多说那些陋规不便,等到汤金钊上奏呈入,皇帝手批奏章答道:“朝廷中有直言规谏的大臣,使我心中对好坏是非黑白分明,又不损伤国家政治体制,我非常欢欣喜悦!”给予奖励。

【出典】:

清史稿》卷364《汤金钊传》11427页:“金钊疏言:‘……吏治贵在得人,得其人,虽取于民而民爱戴之,不害其为清;非其人,虽不取于民而民嫉仇之,何论其为清?有治人无治法,惟在督、抚举措公明,而非立法所能限制。’会中外大臣亦多言其不便,金钊疏入,上手批答曰:‘朝有诤臣,使朕胸中黑白分明,无伤于政体,不胜欣悦!’予议叙。”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40回:“黑怎么说得不黑?……这黑白分明上,却是混淆不得。” 鲁迅《花边文学·奇怪(三)》:“再翻下去是穆时英先生的《墨绿衫的小姐》里有三幅插画,有些像麦绥莱勒的手笔,黑白分明。”


主谓 比喻好坏是非区分得很清楚。语出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儿女英雄传》40回:“黑怎说得不黑……这~上,却是混淆不得。”△褒义。多用于形容人的判断力。 →明辨是非 ↔黑白混淆 颠倒是非。也作“白黑分明”。


【词语黑白分明】  成语:黑白分明汉语词典:黑白分明

猜你喜欢

  • 巾倒载

    源见“山公醉酒”。倒戴头巾,形容醉酒之态。载,通“戴”。唐 周彦晖《晦日重宴》诗:“兴阑巾倒载,山公下习池。”

  • 一觉庭槐

    同“一枕南柯”。宋 赵希迈《八声甘州.竹西怀古》词:“锦缆残香在否?枉被白鸥猜。千古扬州梦,一觉庭槐。”

  • 五丁开山

    同“五丁开道”。郭沫若《蜀道奇》诗:“五丁开山事乌有,其说虽墨竟可朱。”

  • 焦尾琴

    《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因以“焦尾琴”为琴的美称。元石子章《竹坞听琴》一折:“夜深了也,取下我这

  • 投马箠

    《旧唐书.封常清传》:“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投马箠(chuì马鞭)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於阙下。”投马箠渡河,是封常清极言军旅之众,意思是每个兵士投一根马鞭到河中,便可阻断流水,使大军得以

  • 坐井

    同“坐井观天”。明李贽《又与从吾书》:“此中如坐井,舍无念无可谈者。”【词语坐井】   汉语大词典:坐井

  • 邹衍高谈

    同“邹衍谈天”。清邹祗谟《沁园春.偶兴》词:“赌折搔头,敲残如意,邹衍高谈大九州。”

  • 越人术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者(此指春秋时良医,与轩辕时扁鹊非一人),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客馆的负责人)。舍客长桑君(隐者,似神仙一样的人,这是古时对仙道的迷信夸饰的说法)过

  • 兵者诡道

    诡:诡诈。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行为。 意谓兵不厌诈。语出《孙子.计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

  • 泥马渡江

    宋.辛弃疾《南渡录》:“宋徽宗第九子康王构,质于金,间道奔窜,倦息崔府君庙。有马在侧,王躍马南驰,一日行七百里。河既渡而马不前,下视之,泥马也。”据清.赵翼《陔余丛书.高宗泥马渡江之讹》则提出不同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