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湘妃怨”。唐李嘉祐《江上曲》诗:“君看峰上斑斑竹,尽是湘妃泣泪痕。”
源见“南柯梦”。指追求虚幻的富贵权势之人。明汤显祖《南柯记.象谴》:“淳于梦中人,安求荣与辱!”
或作掩恶扬善。谓隐讳别人的坏处,而只表扬别人的好处。孔子认为,舜是一个大智人物,喜欢求教于人,乐于研究分析浅近的话,为人隐瞒缺点而表扬其优点,不走两个极端,而用中庸之道去教化人,这才是舜之所以为舜的缘
犹习以为常。明 沈德符《野获编.勋戚.沈禄》:“盖承成化以来,滥授冗员,俱以中旨批出,遂习为故常,不以为怪也。”见“习以为常”。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勋戚·沈禄》:“盖承成化以来,滥授冗员,俱以中旨
源见“周处杀三蛟”。又《初学记》卷七引晋祖台之《志怪》:“义兴郡溪渚长桥下,有苍蛟吞啖人,周处执剑桥侧伺,久之,遇出。于是悬自桥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数创,流血满溪,自郡渚至太湖 句浦乃死。”后因以“周
《论语.泰伯》:“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
参见:捶琴【词语击琴】 汉语大词典:击琴
千变万化。轸,转。《淮南子.诠言训》:“圣人之接物,千变万轸,必有不化而应化者。”见“千变万化”。轸,转动。《淮南子·诠言训》:“圣人之接物,~,必有不化而应化者。”【词语千变万轸】 成语:千变万轸
同“陈抟堕驴背”。元张宪《陈桥行》:“陈桥乱卒不拥马,抚掌先生肯坠驴?”
《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后用“芦荻画灰”为称颂母教有方的典故。清袁枚《荐周幔亭与鱼门书》:“客有所需,但取笔管叩盎二三